长时储能升级!央企转向4小时储能系统
发布日期:2025/6/4

“4小时长时储能”正成为央企集采主流选择,驱动储能产业从2小时走向4小时。随着政策加持与算力新能源双轮驱动,2025年或将迎来订单集中爆发期,技术与系统集成商面临新一轮洗牌。
央企集体转向4小时储能:为何是当下的“集采密码”?
近年来,国家“双碳”战略深入推进,储能作为新能源发展的“平衡器”,其配置时长从传统2小时向**4小时系统(4-hour storage system)**迅速演进,成为各大央企集采的新标配。
一、长时储能崛起:从“辅助调节”向“基荷替代”跃迁
储能按持续放电时长划分,通常分为:
长时储能 Long-duration Energy Storage (LDES) 指可持续释放能量4小时以上的储能系统,是实现“新能源参与主力电源”的关键支撑。
二、政策导向明确:4小时配置成为政府导向新主线
多地政府/电网明确引导新建新能源项目配置不少于4小时储能系统:
内蒙古:“新上新能源需配套4小时储能”
山西电网:“储能配置不低于装机20%,时长不少于4小时”
宁夏、甘肃等资源区:4小时+储能作为光伏、风电并网前置条件
这些政策直接促使央企在招标中将**“4小时储能”作为技术门槛与筛选条件**。
三、央企集采趋势:从2小时走向4小时,全局切换进行中
根据2024年上半年各大央企招标汇总数据:
注:2023年央国企中标储能项目中,4小时系统占比首次超过2小时系统。
四、技术/经济“双拐点”:为什么说2025是爆发年?
技术方面:
新一代大容量电芯(如320Ah、314Ah)成熟度提升,使得长时储能系统单位成本下降20%以上;
系统集成优化提升PCS效率(Power Conversion System),整站能效提升至90%以上;
液冷技术、BMS系统逐步适配更长放电周期的热控与调度需求。
经济方面:
多地电价机制引入“容量电价”与“储能独立收益模型”;
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储能度电补贴机制,预期2025正式出台;
VPP调度机制推动长时储能入市交易,打开收益多元化路径。
五、谁会赢得央企长时储能订单?
要想抓住2025的订单爆发窗口,厂商必须满足以下几个维度:
目前具备批量交付能力的龙头如宁德时代(TENER系统)、海辰、南都、鹏辉等,均已在4小时系统上完成方案迭代。
六、总结:4小时储能不仅是容量升级,更是生态升级
央企集采趋势释放出强烈信号:**储能不再是短时辅助角色,而是未来能源主角的一部分。**2025年将是长时储能订单的引爆点,也意味着储能产业链全面迈入“规模经济+系统集成能力”的双考验阶段。
关键词术语解析卡片:
长时储能 Long-duration Energy Storage (LDES):可放电持续超过4小时的储能系统;
央企集采 Central SOE Procurement:国家级能源企业集中采购模式;
VPP 虚拟电厂 Virtual Power Plant:通过信息系统将多个储能、电源等资源进行智能聚合调度;
PCS 功率变换系统 Power Conversion System:实现储能系统交流/直流转换的核心设备;
TENR(宁德时代产品):9MWh级液冷储能集成柜,代表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能先进水平。
来源:EV WallBox 作者:宋久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