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新生!全钒液流电池百兆瓦项目频频落地
发布日期:2025/6/5
在政策驱动与技术进化双重作用下,全钒液流电池项目加速落地,百兆瓦级规模站点持续投运,度电成本较早期系统下降30%。商业化路径逐渐清晰,液流储能迎来拐点
全钒液流电池百兆瓦项目频落地,储能格局悄然重构
继江苏如东、甘肃酒泉、福建漳州等地之后,多地陆续推进百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VRFB)**储能项目的建设与并网。液流储能这一“老将新生”的技术路线,正迎来规模化商用的“黄金窗口”。
一、全钒液流电池到底是什么?与锂电有何不同?
**全钒液流电池(VRFB)**是一种可逆型燃料电池,采用含钒电解液作为储能介质,通过正负极电解液在电堆(Stack)中进行电子转移来实现能量的存储与释放。

二、百兆瓦规模落地:成本下降30%背后的秘密
据业内权威项目方披露,当前主流VRFB系统已实现度电成本(LCOE,Levelized Cost of Electricity)约 0.55元/kWh,相比2020年以前普遍 0.8元/kWh 降幅超过30%。这背后有三大关键路径:
1. 电解液钒资源国产化突破
随着钒钛磁铁矿提钒技术成熟,中国已构建相对稳定的钒资源供应链,钒原料价格波动收敛至每吨6万元以内,为VRFB提供了成本底座。
2. 电堆与系统集成效率提升
新一代高功率密度膜材料、均流分布技术、模块化电堆设计提升能量效率至85%以上,同时系统能耗下降显著。
3. 项目规模化摊薄非技术成本
百兆瓦级系统具备土地、施工、运维等非技术成本的大规模摊薄效应。据估算,100MW级项目度电成本可比10MW小项目低20%以上。
三、政策利好频出:商业模式转向长周期、重寿命
国家及地方政策持续为液流电池“量身打造”支持机制: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推动液流电池等长寿命技术规模化试点;
甘肃、四川、山西等地电力公司将液流电池纳入可再生能源配储激励范畴;
福建、江苏探索储能容量补偿机制,优先覆盖长时储能站。
此外,随着新能源消纳形势收紧,4小时以上长时储能成为必配趋势,全钒液流电池因其独特的长循环特性和系统稳定性而脱颖而出。
四、未来展望:产业链正向集成化、智能化演进
为支撑百兆瓦级全钒液流储能系统的持续降本和高效运维,企业正从以下几个方向发力:
五、结语:液流储能的“时代密码”,已在悄然解锁
储能行业发展至今,正从“靠锂电撑大局”逐渐过渡到“多技术路线共存”的新时代。在这个结构性替代的窗口期,全钒液流电池凭借其安全性、寿命与灵活性,在百兆瓦级项目中持续证明自身价值。未来,谁能掌握系统集成、资源协同与运维智能的“三重通关钥匙”,谁就可能在下一个储能爆发周期中占据高地。
关键词卡片(中英文对照)
全钒液流电池(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VRFB):以钒离子为电解质,通过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存储能量。
度电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lectricity, LCOE):发电或储能系统生命周期内单位电量成本,是经济性评估核心指标。
电堆(Battery Stack):液流电池核心组件,由多个单元叠加组成,承担能量转化任务。
均流分布(Uniform Flow Distribution):通过结构优化让电解液在堆内流动均匀,提升反应效率。
模块化部署(Modular Deployment):以标准化单元部署系统,便于快速安装与维护。
来源:Ev WallBox 作者:宋久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