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渤海油田将建设北方海上最大CCUS中心

发布日期:2025/6/16



     据悉:中海油旗下渤海油田将建成中国北方海上最大CCUS中心,实现二氧化碳产、注、储一体化。


      渤海油田始建于1965年,现已建成约60 个在生产油气田,200余座生产设施,是目前中国海上最大油气生产基地。


      CCUS即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今年5月22日,中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在珠江口盆地的中海油恩平15-1平台,已正式投用。


      海上CCUS因其巨大的封存潜力和靠近沿海工业区的优势,被广泛认为是实现全球深度脱碳(尤其是对于难以减排的工业部门和化石燃料生产国)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海上CCUS 原理是什么?全球有哪些案例呢?


     海上CCUS 原理


      海上CCUS的核心原理与陆地CCUS相同,都是将大型工业排放源(如发电厂、化工厂、天然气处理厂等)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捕获、压缩,然后运输到合适的封存地点,将其长期、安全地封存在地质构造中,使其不进入大气层。“海上” 主要体现在封存地点位于海底深处的地质构造中,有时也包括海上运输(船舶)和海上注入平台。


     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捕集:


     在陆上或近海的工业排放源(如天然气处理平台、岸上的工厂)处进行。


     使用各种技术(如化学吸收、物理吸附、膜分离、低温分离等)将CO2从工业废气流中分离、提纯出来。


     得到高纯度、高压力的液态或超临界态CO2。


     运输:


     管道: 通过铺设于海底的专用管道,将捕集到的CO2输送到海上注入平台。这是长距离、大规模运输最经济高效的方式。


     船舶: 类似于运输液化石油气(LPG),使用特制的低温加压运输船将液态CO2运送到海上注入平台或浮式储存与注入设施。这种方式更灵活,尤其适合初期项目、小规模或距离较远的封存点。


     注入与封存:


      物理圈闭: CO2被封存在由不渗透岩层(盖层)形成的构造(如背斜)或地层圈闭中。


     毛细管力圈闭: CO2被圈闭在多孔岩石的孔隙中。


      溶解: CO2逐渐溶解在地层咸水中。


      矿物化(长期): CO2与储层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实现永久固化。这个过程非常缓慢(数百年到数千年)。


      枯竭或接近枯竭的油气藏: 地质构造已被充分勘探,封闭性经过油气生产历史的验证,且通常具备现成的注入井和部分基础设施。是最成熟、风险相对较低的首选。


     深部咸水层: 位于海底深处、充满高盐度咸水的多孔岩石构造(如砂岩)。其封存潜力巨大,但需要更详细的地质勘探来确认封闭性(盖层)和储层特性。分布更广泛。


      封存地点: 位于海底以下深部(通常>800米) 的、具有良好封闭性的地质构造中。主要类型包括:


     注入过程: CO2通过海上平台(固定式或浮式)上的注入井,被加压注入到选定的目标储层中。


     封存机制:


     监测、测量与验证:


     在注入期间和注入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数十年),需要对注入井、封存区及周围环境(海水、海床、大气)进行持续监测。


     目的是确保CO2被安全封存、无泄漏发生,验证实际封存量,并评估对环境的影响。技术包括地震监测(时移地震)、井内监测(压力、温度、流体取样)、海底传感器、海水化学监测、大气监测等。


     为什么选择海上封存?


     巨大的封存潜力: 全球沿海大陆架下的枯竭油气田和深部咸水层拥有极其巨大的CO2封存容量,远超陆上潜力。


     靠近排放源: 许多大型工业排放源(如炼油厂、化工厂、钢铁厂、天然气处理厂)本身就位于沿海地区。海上封存点通常离这些源点更近,缩短运输距离,降低成本。


     减少陆上土地利用冲突: 避免了占用宝贵的陆地资源,也减少了陆上封存可能面临的社区接受度问题。


      安全性与环境隔离: 封存点位于海底深处,上方有厚厚的水体和沉积层作为屏障,即使发生微量泄漏,也需要经过漫长的路径才能到达海床或海水,降低了即时环境风险。


      利用现有基础设施: 海上油气工业拥有丰富的海上工程经验、平台技术、钻井技术、管道铺设能力和地质数据,可以直接借鉴或改造利用(如将油气生产平台转为CO2注入平台,利用废弃的油气井或管道)。


     海上CCUS 主要案例


     挪威 Sleipner 项目(世界上首个大型商业海上CCS项目)


     捕集: 在Sleipner West海上天然气田平台,从开采的天然气中分离出高含CO2(约9%)的气流。分离CO2是为了满足天然气销售规格(CO2含量需<2.5%)。


     注入: 分离出的CO2被压缩后,直接通过平台上的注入井注入到平台下方约1000米深处的Utsira深部咸水层中。


     地点: 挪威北海


     开始时间: 1996年


     原理:


     规模: 每年封存约100万吨CO2。


      意义: 全球首个商业规模的CCS项目,验证了深部咸水层封存的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通过长期时移地震监测,成功追踪了CO2羽流的运移和扩散,未发现泄漏。为后续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避免了挪威的碳税。


     挪威 Snøhvit 项目


     捕集: 在Hammerfest陆上液化天然气厂(Snøhvit气田的天然气在此处理液化),从天然气中分离出CO2。


     运输: 将捕集到的液态CO2通过船舶运输回海上Snøhvit气田区域。


     注入: 在海上平台,将CO2注入到气田下方约2600米深的枯竭气藏(Tubåen砂岩层)中。


     地点: 挪威巴伦支海


     开始时间: 2008年


     原理:


     规模: 每年封存约70万吨CO2。


     意义: 全球首个结合了船舶运输CO2的海上封存项目。验证了船舶运输方案的可行性。利用了枯竭气藏进行封存。


     挪威 Northern Lights 项目(第一阶段)


     捕集: 由挪威不同工业排放源(初始客户包括Norcem Brevik水泥厂和Fortum Oslo Varme垃圾焚烧厂)在各自工厂捕集CO2。


     运输: 液态CO2通过船舶运输到位于挪威西海岸Øygarden的陆上接收终端。


      中间储存与再注入: 在接收终端,CO2被暂时储存在陆上储罐中。然后通过一条新建的海底管道泵送到离岸约100公里、水深约2600米的海上注入平台。


     注入: 在海上平台,CO2被注入到海底以下约2600米深的深部咸水层(Johannesburg组)中。


     地点: 挪威北海(封存点位于Øygarden附近海域)


     计划启动时间: 2024年


     原理:


     规模: 第一阶段设计年封存能力150万吨,可扩展至500万吨以上。


     意义: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开放的、商业化的跨行业CO2运输与封存基础设施项目。旨在为欧洲多国的工业排放源提供“碳处置即服务”。代表了海上CCUS规模化、商业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具有里程碑意义。


     英国 Acorn 项目(开发中)


     捕集: 计划捕集苏格兰St Fergus天然气终端处理天然气时产生的CO2,以及后续连接其他工业排放源(如制氢厂)。


     运输: 利用部分现有废弃的北海油气管道进行改造,将CO2输送到海上。


     注入: 注入到北海的枯竭油气田中。


     地点: 苏格兰东北海岸外(封存点利用枯竭的北海油气田)


     目标启动时间: 本世纪20年代中后期


     原理:


     意义: 强调利用和改造现有油气基础设施(管道、平台、枯竭油田)来降低成本,加速项目部署。是英国实现净零排放战略的关键项目之一。


     其他国家项目(规划与开发中):


     荷兰 Porthos 项目: 将鹿特丹港工业区的CO2通过管道运输到北海枯竭气田封存。


     丹麦 Greensand 项目: 在北海Nini West油田进行示范注入,目标是在枯竭油田大规模封存。


     中国: 多个海上CCUS项目在规划中,如珠江口盆地、渤海湾等区域的示范项目。


     日本: 也在积极探索其周边海域(如日本海沟附近)的咸水层封存潜力。


     挑战与未来展望


     高成本: 捕集、海上运输(尤其是管道铺设)、海上平台建设与运营、监测成本都很高,需要政策支持和碳定价机制。


     技术复杂性: 海上环境恶劣,对工程技术和设备可靠性要求极高。深水封存技术仍在发展中。


     长期责任与法规: 封存后长期的监测、维护和潜在泄漏责任归属需要清晰的法律框架。


     公众接受度与许可: 需要透明的沟通和严格的环评来获得社会许可。


      基础设施建设: 大规模发展需要建设庞大的CO2运输网络(管道和港口)和封存集群。


      尽管挑战巨大,随着Northern Lights等大型商业化项目的推进、技术的进步、成本的下降以及全球碳减排压力的增大,海上CCUS在未来几十年将迎来显著的发展。


来源:碳达峰中和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