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从“拼价格”到“拼价值”!136号文件重塑储能赛道

发布日期:2025/6/16



      2025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这份文件如同投入储能行业的一枚深水炸弹,彻底重塑了产业生态。



     从强制配储取消到电价市场化,政策调整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行业内部引发激烈博弈。在这场变革中,企业各有观点,策略分化,而行业的未来图谱也逐渐清晰。


     政策巨变:从“强制配储”到“市场驱动”


     136号文的核心变革在于叫停了“强制配储”政策。长期以来,强制配储作为新能源项目并网的前置条件,为储能行业带来了大量稳定的项目订单。然而,这种政策驱动模式也滋生了诸多问题,如企业过度依赖政策红利、缺乏提升技术和降低成本的内在动力等。136号文的出台,意味着储能行业将不再依赖政策保护,而是必须直面市场竞争,通过价值创造来驱动增长。



      政策调整初期,行业内出现了明显的震动。依赖强制配储政策的项目纷纷调整,部分企业的订单锐减,业务发展陷入困境。但从长远来看,这一政策调整实则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它迫使储能企业走出舒适区,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优化成本结构,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136号文还推动了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这一政策变化让储能的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在新能源发电过程中,由于风力、光照等自然条件的不确定性,发电出力波动较大,给电网的稳定性带来了巨大挑战。而储能系统能够在新能源发电过剩时储存电能,在发电不足时释放电能,起到平滑发电曲线、稳定电力供应的关键作用。此外,在电力市场的电价波动中,储能还能通过“峰谷套利”实现盈利。


     企业博弈:龙头领航与中小突围


      在政策变革的浪潮中,不同规模的储能企业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龙头企业:逆势扩张与场景革命


      海博思创作为储能行业的龙头企业,率先打响了行业变革的第一枪。公司联合创始人舒鹏在SNEC展会期间宣布,将追加电芯订单并聚焦“储能+X”场景化战略。这一决策背后是清晰的战略判断:当政策取消强制配储,储能价值将回归其本质——通过细分场景的效率提升创造收益。



     海博思创与华为、宁德时代等巨头签署的合作协议,正是瞄准数据中心、矿山油田等垂直领域的储能需求。例如,在数据中心应用中,储能系统可以平衡电网负荷,提高供电可靠性;在矿山油田应用中,储能系统可以解决偏远地区的供电问题,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深耕细分场景,海博思创不仅提升了储能系统的附加值,还构建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阳光电源则选择了技术颠覆性创新的道路。其发布的684Ah大电芯储能系统,将电芯容量提升至行业主流产品的两倍,更通过“交直流一体”设计实现单柜能量密度突破。在山东某独立储能电站实证中,配套的AI交易平台使项目收益达到理论最大值的90%。这种“硬件+算法”的组合拳,直指市场化交易时代储能系统的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生存考验与技术突围


      政策调整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更为直接。某二线储能系统集成商负责人坦言:“去年我们80%的订单来自强制配储项目,今年这类需求几乎归零。”为求生存,部分企业开始转向工商业储能领域。在江苏,一家企业通过开发“光储充放”四位一体解决方案,将工厂园区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收期缩短至5年以内。



     技术迭代成为中小企业的突围关键。在浙江,某初创企业研发的构网型储能系统,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特性,成功解决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带来的电网稳定性问题。该产品在青海电网的实证测试中,将区域新能源消纳率提升至92%。此外,还有企业聚焦长时储能技术,通过开发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路线,满足电网侧大规模储能需求。


     区域市场:政策分化与模式创新


      在136号文的推动下,各地区储能市场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态势。


     内蒙古:容量电价模式


     内蒙古政策调整催生出独特的“容量电价”模式。当地政府对独立储能电站提供0.35元/千瓦时的补贴,吸引大量投资涌入。内蒙古电力集团蒙电能源研究院院长赵晨旭透露,2025年全区新能源装机预计达4000万千瓦,但储能配置不再依赖行政指令,而是通过电价差和补贴引导市场自主决策。这种转变使得储能电站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


     山东与广东:竞价机制差异


     山东和广东作为首批出台细则的省份,在竞价机制、执行期限、收益模式等方面做了符合各自省情的“优化”。山东采用“最高中标价”机制,通过供需关系倒逼企业压低报价;广东则实施“低价优先+时间优先”规则,更考验企业的成本管控能力。这种区域政策分化,迫使储能企业必须建立“一省一策”的市场应对策略。


     在山东,某100MW独立储能电站通过精准预测电价波动,年度收益突破1.2亿元,IRR(内部收益率)达12%。而在广东,由于现货电价波动较小,储能需依赖高频次调频服务弥补收益。这种差异化的市场环境,要求储能企业必须具备灵活的市场应对能力和技术创新实力。


     技术趋势:裂变加速与融合创新


      在政策变革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储能技术呈现出裂变加速和融合创新的趋势。


     技术路线分化


     锂电储能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势,继续主导电源侧、用户侧市场。然而,在电网侧,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正逐渐崭露头角。这些技术路线各具优势,如液流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寿命长等特点,适用于大规模储能场景;压缩空气储能则具有容量大、成本低等优势,适用于电网调峰等场景。


     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储能的商业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共享储能、虚拟电厂、容量租赁等新型业态加速落地。例如,在山东,首创储能容量交易平台,租赁价格市场化谈判后可达400元/kW·年,利用率提升至75%以上。在广东,储能企业则通过探索虚拟电厂模式,聚合分布式储能、可调负荷等资源,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



      此外,储能与氢能、数据中心等领域的融合创新也成为新趋势。例如,在“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中,储能系统可以平衡氢能发电的波动性,提高系统整体效率;在数据中心应用中,储能系统可以提供不间断电源保障,提高数据中心供电可靠性。


     未来图谱:三大趋势与挑战机遇


      展望未来,储能行业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技术裂变加速:随着材料科学、电力电子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储能系统的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等关键性能指标将不断提升。同时,新型储能技术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也将逐渐走向商业化应用。


     商业模式迭代: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储能的商业模式将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除了传统的峰谷套利模式外,储能还将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容量市场、需求响应等多个领域。


      市场格局重构:随着行业洗牌的加速进行,低效、落后产能将被逐步淘汰,市场资源将向优质企业集中。那些具备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然而,储能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电价波动性增加、市场竞争加剧、技术门槛提高等问题。同时,储能行业的安全监管也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储能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如何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如此,储能行业的发展机遇依然巨大。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和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储能系统将成为平衡电网供需的关键设施。此外,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的完善也将是推动储能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这场由政策变革引发的行业洗牌中,储能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那些能够快速适应市场规则、深耕细分场景、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终将在价值重构的浪潮中脱颖而出。正如海博思创舒鹏所言:“当行业回归商业本质,真正的创新者才开始登场。”未来,储能行业将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格局重构中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来源 :观储视角Max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