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从跟跑到领跑!中国十强氢能装备企业的全球化征战史

发布日期:2025/6/17


      开篇:双碳风暴下的万亿赛道启幕


      当“双碳”战略将绿氢推上能源革命前台,电解槽作为制氢“心脏”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2024年中国电解槽市场以1.1GW出货量经历短暂盘整,却孕育着更激烈的格局重构——TOP5企业市占率从2023年的54%飙升至67%,国央企凭借60%份额形成“技术+资源”双重壁垒,而光伏巨头、外资合资与创新民企正以差异化路径撕开竞争缺口。这场围绕技术路线、产能布局与场景渗透的立体战争,正书写着中国氢能装备产业的突围史。


      1市场格局:从分散竞争到寡头初现的深层逻辑


      1. 产业演进的三重裂变


     • 军工技术民用化(1950-2010):哈联机械、718所等依托苏联技术奠定碱性电解槽基础,服务军工与化工小众市场;


     • 政策驱动扩张期(2021-2023):年均50%增速吸引光伏、重工等跨界者,TOP3市占率从70%骤降至50%,行业陷入“量增利减”;


     • 淘汰赛加速(2024- ):1.1GW出货量背后,头部企业通过“大型化+场景绑定”巩固优势,派瑞氢能、隆基氢能等凭借3000Nm³/h级设备拿下60%大型项目订单。


      2. 资本与资源的重新分配


      央企集团正成为市场“压舱石”:中船系(派瑞)、国家电投(长春绿动)、上海电气(氢器时代)依托内部电力、化工项目消化产能;而隆基、阳光等民企则通过“光伏-制氢”一体化模式,在宁夏宝丰、吉林大安等GW级项目中形成“电源+设备”捆绑优势。外资品牌考克利尔竞立通过合资本土化,以2000Nm³/h碱性槽技术守住10%市场份额。



      2十强企业全景图谱:技术基因与战略坐标系


      1.派瑞氢能:军工精工的场景定义者


      • 技术护城河:继承718所60年电解槽研发经验,其3000Nm³/h碱性槽采用军工级钛电极,耐腐蚀性提升3倍,在吉林大安10万吨绿氨项目中实现99.99%氢气纯度;


      • 战略布局:2024年签约国能投内蒙古风光制氢项目,以“设备+运维”模式切入绿氢炼钢场景,订单金额超12亿元。


      2. 隆基氢能:光伏帝国的氢能拼图


     • 渠道革命:依托隆基全球1500+光伏电站渠道,推出“LONGi H2Station”集装箱式制氢系统,单系统集成1.5MW光伏与1200Nm³/h电解槽,在青海共和项目中实现度电制氢成本1.2元;


     • 全球化突破:2024年中标澳大利亚Stanwell 200MW绿氢项目,成为首个进入澳洲市场的中国电解槽企业。


      3. 阳光氢能:电力电子基因的技术破局者


      • 双路线并行:碱性槽采用大连化物所非石棉隔膜技术,成本较传统方案降25%;PEM槽搭载自主研发的铱钌催化剂,铂用量降至0.15mg/cm²,在鄂尔多斯50MW项目中实现10分钟快速启停;


     • 生态整合:联合宁德时代开发“制氢-储氢-氢电”一体化系统,为工业园区提供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4. 考克利尔竞立:百年技术的本土化变形


     • 工艺传承:比利时考克利尔180年化工装备经验赋能,其圆形碱性槽采用三维气流模拟设计,气体均匀性提升40%,在宁夏宝丰一期项目中支撑1.4万吨/年绿氢生产;



     • 供应链改造:2024年实现钛电极、镍网等核心部件国产化,单槽成本较2023年下降18%。


      5. 氢器时代:国央企资源的高效转化器


       • 集团协同:背靠上海电气电站设备资源,在金风科技甘肃风电制氢项目中,实现电解槽与风机变流器的统一调度,电耗降至4.8kWh/Nm³;


      • 产品创新:方形碱性槽采用模块化堆叠设计,占地面积较传统圆形槽减少35%,适配屋顶分布式制氢场景。


      6-10名:细分赛道的破局者


      • 长春绿动:国家电投旗下PEM先锋,2024年推出500Nm³/h PEM槽,采用国产质子膜(东岳集团供应),成本较进口方案降30%;


     • 三一氢能:重工制造基因赋能,3000Nm³/h电解槽压力容器采用三一重机同款锻造工艺,耐压等级达32MPa;


      • 天津大陆制氢:718所技术嫡系,在氯碱行业碱液循环电解槽市场占有率超60%,2024年切入氢能叉车配套小型电解槽领域;


       • 中电丰业:中电科与德国MTU合资背景,PEM槽采用欧洲标准控制系统,在中石化燕山石化项目中实现与天然气重整装置的灵活切换;


      • 青骐骥集团:AEM技术孤勇者,2024年拿下南方电网10MW AEM项目,其阴离子交换膜使用季铵盐聚合物,耐碱寿命突破5000小时。


      3 技术战争:从参数比拼到材料革命的临界点



      1. 路线分化与成本博弈




      2. 材料突破的关键战役


      • PEM催化剂革新:阳光氢能、长春绿动开发铁钴合金催化剂,铂替代率达70%,成本从800元/g降至240元/g;


      • 碱性隔膜替代:派瑞氢能、氢器时代采用玄武岩纤维复合隔膜,耐碱腐蚀性能超石棉隔膜2倍,且符合欧盟REACH环保标准;


      • AEM膜量产化:青骐骥联合中科院化物所建成千吨级季铵盐膜产线,膜电阻降至0.15Ω·cm²,接近PEM膜水平。


     4 未来战场:百GW储备下的三维竞争模型


      1.产能军备竞赛


      头部企业正掀起扩产潮:派瑞氢能邯郸基地规划5GW产能,隆基氢能西安工厂2025年将达3GW,考克利尔竞立苏州基地二期投产后年产能超2GW。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从“标准化生产”转向“场景定制”——三一氢能为宝武钢铁定制的高温高压电解槽,可直接输出15MPa氢气用于直接还原铁。


     2. 全球化突围路线


     • 中东市场:隆基氢能签约沙特NEOM新城1.2GW绿氢项目,采用“光伏+电解槽+储氢”全链条方案;


     • 欧洲市场:考克利尔竞立依托母公司渠道,将中国生产的碱性槽配套欧洲绿氨项目,2024年出口额同比增200%;


     • 东南亚市场:中电丰业与新加坡SP Group合作,在印尼建设200MW海上风电制氢项目,探索“绿氢+航运”场景。


     3. 技术融合新范式


    “碱性+PEM”混合制氢方案正在兴起:京能集团张家口项目中,30%容量的PEM槽负责风光波动调峰,70%碱性槽保障基荷运行,综合电耗较单一技术降8%。这种“经济性+灵活性”的组合,可能成为工业场景主流解决方案。


     5 结语:穿越周期的胜负手



     电解槽企业的终极竞争,本质是技术迭代速度×资源整合效率×场景理解深度的乘积较量。当103GW规划项目在2025-2028年集中落地,能够在碱性槽大型化、PEM降本、AEM量产三条战线同步推进,同时打通“电源-电解槽-用氢端”产业链的企业,将赢得下一个阶段的入场券。而那些陷入技术同质化、依赖政策补贴的跟随者,或许等不到绿氢时代的真正黎明。



      在这场能源装备的世纪博弈中,榜单上的名字只是暂时的注脚,唯有持续突破“卡脖子”技术、构建全球化产业生态的企业,才能在氢能革命的浪潮中屹立潮头。


来源:源网荷储创研新视界  作者:胡宏峻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