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芯”光熠熠!第三代储能电芯重塑产业竞争格局

发布日期:2025/6/17



      这场以“大容量、高集成、长寿命”为特征的电芯革命,不仅关乎技术路线选择,更涉及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重构与市场话语权争夺。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双碳”目标驱动下,储能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技术迭代与市场重构。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电芯技术升级直接决定行业成本、效率与安全性边界。


      从280Ah到314Ah,再到如今500Ah+超大容量电芯的密集登场,储能电芯的“容量战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当前,以500Ah+超大容量电芯为代表的第三代储能电芯已进入量产交付阶段,宁德时代、阳光电源、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展开激烈角逐,技术路线、产能布局与市场策略的分化,正重塑产业竞争格局。


      据行业数据,2024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达301GWh,同比增长62.7%,其中500Ah+电芯渗透率突破15%,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进入量产高峰期。


      这场以“大容量、高集成、长寿命”为特征的电芯革命,不仅关乎技术路线选择,更涉及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重构与市场话语权争夺。


      从第二代314Ah电芯的“站稳脚跟”到第三代500Ah+电芯的“群雄逐鹿”,储能产业正经历一场从技术参数到系统价值的深度进化。


     从314Ah到500Ah+


     第二代314Ah电芯凭借与280Ah电芯兼容的产线优势,一度占据储能市场40%份额。然而,随着长时储能需求激增与系统降本压力,500Ah+电芯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方向。


     据行业数据,2024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达301GWh,同比增长62.7%,其中500Ah+电芯渗透率突破15%,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进入量产高峰期。


     在技术方面,宁德时代587Ah电芯以434Wh/L能量密度、1.2万次循环寿命和96.5%初始能量效率(RTE)领跑行业,其“自修复阴离子电解液+不扩散阳极+耐热隔离膜”三维安全防护体系,通过严苛国标热失控测试。阳光电源则推出684Ah大电芯,能量密度达440Wh/L+,循环寿命突破15000次,并首创热电分离技术与全液冷碳化硅PCS,系统效率提升至99.3%。亿纬锂能成为业内首个量产600Ah+电芯的企业,其628Ah电芯采用智能高精度源头感知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关键信号实时捕获。


      技术路线分化亦显著。卷绕工艺在280Ah、314Ah电芯中占据主流,但500Ah+电芯普遍转向叠片工艺,以解决卷绕工艺的极片褶皱、黑斑、析锂等问题,提升空间利用率与能量密度。然而,叠片工艺设备投资大、生产效率低、良率控制难等问题,仍制约其大规模应用。


     企业阵营之争


     当前,第三代电芯竞争已形成两大阵营:电芯厂商主导技术性能优化,系统集成商强调场景适配与系统经济性。


     电芯厂商阵营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辰储能为代表,聚焦电芯本征性能突破。宁德时代通过“一款三用”策略,推出530Ah、565Ah、587Ah三款电芯,分别覆盖海外市场、长寿命与高密度场景。亿纬锂能628Ah电芯量产,成为业内首个突破600Ah的企业,其60GWh超级储能工厂助力海外订单加速落地。海辰储能则推出587Ah与1175Ah电芯,支持2小时与4小时储能时长灵活切换,满足工商业与电网级场景差异化需求。


      系统集成商阵营以阳光电源、中车株洲所为代表,通过电芯定制化与系统集成创新抢占市场。阳光电源联合欣旺达推出684Ah电芯,基于30尺柜(12.5MWh)交直流一体方案,需现场模块拼接规避超重风险。中车株洲所联合瑞浦兰钧、欣旺达等发布688Ah大电芯,推动系统集成度提升。


      阵营竞争焦点在于“定义权”争夺。电芯厂商强调电化学性能与安全性平衡,系统集成商则更关注场景适配性与系统经济性。例如,阳光电源684Ah电芯采用超薄“刀片形态”,平衡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而宁德时代587Ah电芯则严格遵循45吨危险品运输限重,优化系统集成效率。


     三代电芯共存


      当前,储能市场呈现三代电芯共存局面:第一代280Ah电芯逐步退出主流市场,第二代314Ah电芯仍占据40%份额,第三代500Ah+电芯渗透率快速提升。据行业预测,2025年500Ah+电芯在新增装机中的占比有望突破30%,2027年或将成为主流。 市场分化亦显著。长时储能(4小时以上)需求推动500Ah+电芯渗透率提升,而中小型储能项目与特定海外市场仍依赖314Ah电芯的成熟供应链体系。例如,远景储能推出8MWh+储能系统,搭配700Ah电芯,能量密度超440Wh/L,满足电网侧调峰需求;而比亚迪则通过“直流侧+交流侧”系统输出,规避电芯型号公开,聚焦场景定制化。 成本竞争方面,500Ah+电芯度电成本优势逐步显现。尽管314Ah电芯理论成本已降至0.31元/Wh,但500Ah+电芯通过规模化生产与结构优化,理论成本压至0.28元/Wh以下。宁德时代587Ah电芯使系统零部件数量减少40%,成本下降15%;亿纬锂能628Ah电芯则使储能系统集成应用成本降低10%。


     未来挑战


      尽管第三代电芯技术突破与市场渗透加速,但行业仍面临挑战。


      当前,500Ah+电芯尚未形成统一标准,规格多样导致系统集成设计成本上升与运维复杂度增加。例如,宁德时代587Ah、阳光电源684Ah、中车株洲所688Ah电芯在尺寸、容量上存在差异,需行业协同推动标准化。


      此外,头部企业加速布局500Ah+电芯产能,但市场需求释放节奏存在不确定性。若产能过剩,或导致价格战与资源浪费。例如,亿纬锂能60GWh超级储能工厂与宁德时代山东济宁基地年产能60GWh,均需市场消化。


      在供应链安全方面,锂、钴等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或制约电芯产能释放。宁德时代通过合资、参股等方式打通全产业链,阳光电源则与欣旺达等企业合作,强化供应链稳定性。


      第三代储能电芯争锋,本质是技术迭代能力、场景深耕深度与生态协同效率的综合较量。在这场变革中,企业需警惕盲目追求大容量与低成本的风险,回归电化学本质与系统经济性。未来,储能行业“真价值”定义权将属于那些既能突破技术边界,又能实现产业链价值重构的引领者。



来源:星球储能所 作者:森序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