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电站!中国启动月球光伏带计划
发布日期:2025/6/25
冲出地球能源束缚格局,向星际开发能源,宇宙能源的共享正在成为现实。
用2亿人伤亡打造的二战后70多年和平光景,被接二连三的战争打破寂静,让80亿地球人无比恐慌。
3年前你能想到吗?200多万人口的加沙被炸成废墟,全球第二军事强国首都三天两头被炸,中东三强之一的近亿人口伊朗一夜之间全境处于炮火之中,最大的天然气田被炸......
战火点燃在全球最大天然气基地,无疑是在世界油库里玩火!
01
给月球扎上“银腰带”
能源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引擎,地球上的化石能源储备早晚会用尽,新能源一时又难以平替,如何从根本上获取能源?
冲出地球能源束缚格局,向星际开发能源,宇宙能源的共享正在成为现实。
随着马斯克为代表的太空科技的闪电般突飞猛进,人类移民外星球正在成为现实。
具有“飞天”文化的中国怎能沉默?
2023年2月7日,官媒报道,中国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其中,全球瞩目的嫦娥八号将在2028年前后实施发射,重点开展月球科研站的月面指挥通讯中枢技术验证、远程机器人探测和资源原位利用。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与鹊桥二号将会组成月球南极科研站的基本型。
国家层面的“资源原位利用”传递什么信号?
中国空天科技突飞猛进,官媒里都含蓄的出现了“银河系考古”和“南天门计划”字样。那么,能源能缺位吗?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公开透露,我国正在研制的“嫦娥八号”有一个重大任务:在月球上盖房子,为地球人星际旅行和未来移民打造基础。
在月球之上建设“小区”目的?不是为了振兴早已过气的房地产吧?
吴院士言,我国已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月壤打砖机器”......
在我国“飞天”领域天花板级大佬眼中,月球的岩土地质条件与地球大同小异,月球地下熔岩管将是未来月球基地的理想选址。
有了月球基地,干什么?
吴院士提出了建设月球光伏站构想,用中国人的智慧,在月球之上打造一条光伏“银腰带”,为地球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满足人类长期能源需求,让化石能源成为历史,让月球成为地球永远的引擎!
02
“月球腰带”的路径
唤醒沉睡月亮之上的吴刚和嫦娥,“上岗”新时代的月亮“钻井工”“采油工”,正在成为现实。
根据官方公开数据,中国版的月球光伏带计划,旨在利用月球独特环境构建可持续能源系统,具体方案及技术路径如下:
新概念为“月球赤道光伏带”,沿月球赤道环绕铺设一条宽400公里、总长超11000公里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形似“月球腰带”。
尽管月球始终以同一面朝向地球,该设计确保始终有5000多公里电池板处于太阳照射下,通过微波或激光技术传回地球。在月球赤道两侧安装发射装置,提升能源传输效率,全天候的为地球80亿人远程输送清洁能源。
有了设想,关键在于技术支撑。
据悉,东华大学团队已成功研发“月壤成纤”技术,能将月壤转化为高性能纤维材料,损耗率低于10%,为月球基建提供材料制备方案。
然后就是发射机器人和3D打印机到月球,将从未开发的月壤资源就地利用,依赖机器人完成电池板制造、铺设及维护,减少对人工的依赖,适应月球极端环境。施工中将通过工程机器人对月壤进行3D打印,直接制造太阳能电池板,大幅降低地球材料运输成本。
在中国顶级工程师精密的设计下,能源太空化供给潜力巨大。月亮之下的光伏带若建成,可为地球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满足人类永久性的能源需求。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不开玩笑,我国探月工程已启动相关基建技术验证,改天换地的“嫦娥八号”飞天之后,将测试月壤制砖及月球建筑技术,为大规模工程“打样”。
03
构想着地,需要多久?
随着中国经济的“光速”发展,月球光伏带计划并非在脑海里,而是在电脑的“图纸”里生根发芽,完成时间表让人无比亢奋。
首先是技术验证与前期准备。
预计“十五五”首年,嫦娥七号“飞天”,开展月球南极资源勘探,为光伏带选址和基建提供数据支持。
之后一两年,嫦娥八号发射,重点验证月壤3D打印、就地建材制造等关键技术,包括微波烧结月壤混凝土、月面工厂原型系统等,为后续大规模施工奠定基础。
对基建狂魔的中国而言,没有办不到的事,不就是把基建换个地方而已,还不用地球人,不用发工资。
再往后五六年至2030年左右,“月球光伏基地”步入基建能力突破与初步实施阶段。完成月球光伏电站核心能源机组装测试,利用号重型火箭实现月面施工设备运输。通过机器人实现月壤制砖、纤维材料转化等自动化流程,降低地球材料依赖。
登月之后,中国国际月球科研站10年后建成,能源模块和局部光伏带功能,能够支撑月球能源基地初期运行。
最让人亢奋的是,新中国建国百年之际,拓展型月球科研站完成赤道光伏带铺设并实现稳定能源传输,月亮光伏带有望初步运行。
建成后可为地球提供可持续的廉价清洁能源,通过微波和激光传输技术实现地月能源互联。
04
“月亮光伏计划”到了哪个程度?
首先得进行地面模拟试验。目前,我国“月球基地”地面站工程已扩建深空通信设施,并投用月面环境模拟舱,加速技术验证。
与此同时,与多国联合验证月球资源数据,提升选址和施工效率始终在进行中。
今年5月,中俄两国签署“共建月球核电站”合作备忘录。核电项目将服务于中俄联合牵头的“国际月球科研站”。
此计划与“月亮光伏站”将形成月球能源双翼。
当然,月球光伏带计划需依托国际月球科研站分阶段实施,10年后才能有望初步实现功能性部署,新中国百年庆典之时,天安门广场有望传来“吴刚”和“嫦娥”的“来电”。
且看未来5年!
未来5年将是决定性的5年。中国设定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将航天员送上月球,并于未来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永久基地。
月球有了家,一切都在不言中。
来源:石油link 作者:东夷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