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治!盐城构筑智能微电网“大”未来
发布日期:2025/6/27
在“双碳”目标加速落地进程中,盐城市以丰富的新能源资源禀赋和先行先试的改革魄力勇立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潮头。作为能源转型的“先行官”,国网盐城供电公司紧扣“保供、促安、提效、降本、增绿”五大核心功能,以智能微电网为载体,构建起“源网荷储”多元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在黄海之滨勾勒出一幅“绿电驱动、低碳共生”的产业新图景。
截至2024年底,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675万千瓦,年发绿电312亿度,占全社会用电量61%,而智能微电网正成为这片绿电“富矿”高效利用的关键枢纽。
政企协同构建“多元共治”新生态
智能微电网的建设绝非单一主体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政府、电网、企业、用户等多方联动的“大合唱”。国网盐城供电公司率先在机制层面破题,构建起“政府引导、电网主导、市场运作”协同体系。5月6日,盐城市智能微电网发展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盐城供电公司发起,汇聚智能微电网相关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及社会团体等9家单位,旨在推动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和可持续发展。
由联盟成员之一的国电投零碳能源(盐城)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盐城首家虚拟电厂——国家电投盐城市综合智慧零碳电厂聚合分布式新能源、分布式储能、充换电站、智能微网和工商业可调负荷资源,当前累计接入用户侧资源74.2万千瓦,涵盖光伏、钢铁、水泥、制造、纺织等多种产业类型,平均可调负荷约14.4万千瓦,具备参加需求响应、辅助服务等能力。
虚拟电厂本身并不发电,而是一个智慧能源管控平台,是一种基于能源互联网技术的“看不见的电厂”。“虚拟电厂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既能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又能享受电力市场改革的红利。”国网盐城供电公司电费与电价专职、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微电网与虚拟电厂负责人吴海富介绍,该虚拟电厂可聚合钢铁、加工制造等各类工商业灵活性资源积极参与需求响应调节服务,2024年平均削峰互动3.2万千瓦,用户获得补贴34.7万元。
数字引擎驱动“源网荷储”全贯通
面对海量分布式资源的调控挑战,盐城供电公司以数字化平台为核心,让微电网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智控”。
2024年12月12日,随着零碳能源管理系统完成调试,国网东台市供电公司东台园区供电所内“光储充用”一体化项目正式投入使用。
“光储充用”一体化指的是光伏、储能、充电桩、用电设施相互协调支撑的新型微电网。该供电所建设了一个50千瓦容量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项目。白天阳光充足时,光伏板发出的直流电可供日间使用,多余的电通过储能系统即时存储,能满足供电所夜间8小时的用电需求。此外该所配套安装的4台充电桩设备总功率达74千瓦时,这些充电桩由车棚上铺设的光伏板提供能源。据测算,光伏系统年发电量达8.83万千瓦时,加上储能设备的调节作用,可完全满足供电所内全部用电需求。这一项目的实施,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3吨。
这套应用于该供电所的新型零碳能源管理系统,由国网盐城供电公司针对用能控制需求研发而成。该系统借助传感器、智能仪表、采集终端等数据采集设备,对光伏系统、储能装置及电能采集系统的电量进行实时采集,同步对建筑能耗开展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通过上述功能,系统可保障整体运行的协调稳定,并计算生成最优节能方案。实际应用数据显示,该系统投用后能耗节约率达40.5%,成功实现从被动节能到主动产出能源的模式转变。
此外,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也在提升微电网效能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该系统能实现源—网—荷—储的协调互动,在园区范围内实现光伏、储能、需求侧资源与电网之间的多能交互,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个微电网的用能效率。
多元模式激活“零碳细胞”生命力
走进射阳县洋马镇贺东社区,屋顶光伏、车棚光伏、分布式储能随处可见,电动汽车及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站、全电厨房改造为社区注入新的绿色机能。
在助力贺东社区构建集“光储充”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协同微电网过程中,盐城供电公司在社区内安装了智能配变终端等智能感知装置,实现对电网结构、负荷特征及用电特性的精准监测,借助大数据分析助力微电网运营安全最优化、成本最低化、效能最大化。数据显示,该社区区域内光伏电站余电上网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造约11万元收益,有效助力村集体增收;全电厨房改造将热效率提升68%至77%,碳排放减少30%以上。
作为盐城建设碳达峰试点城市的先行先试示范区之一,大丰港零碳产业园建设初具雏形,吸引各地的高端企业汇聚于此,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与其他地区相比,我们建设零碳产业园具有突出的优势,新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入驻企业可以便利地获取绿电。”大丰港零碳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们通过改造锦城变电站,专门为园区腾出一条母线,接入新的绿电项目。这条母线除了园区企业,只剩下绿电,这种物理隔离设计可以确保电网潮流更加清晰,保证绿电从生产到消纳的路径完全独立,十分容易识别。”国网盐城市大丰区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副主任王媛媛说。截至目前,大丰港零碳产业园先导区已构建起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绿电物理可溯源。
当黄海之滨的光伏矩阵与风车群成为产业地标,当虚拟电厂的数字流与绿电流构筑新型基础设施,盐城正以智能微电网为支点,撬动起“零碳经济”的未来。在这场没有终点的绿色征程中,盐城供电公司正以“探路者”的姿态,书写着能源与经济共生共荣的时代答卷。
来源:盐阜大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