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海阔凭鱼跃!中国储能企业海外市场频频“爆单”

发布日期:2025/6/30



      近日,南都电源官宣斩获印度1.4GWh储能大单,上能电气也签下土耳其500MW订单。


      由于全球能源转型以及各国电力系统建设的需求,中国储能企业迎来了海外市场的频频“爆单”。


      海外需求仍是储能市场的一大亮点,GGII统计2024年全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海订单超120GWh,以美国、欧洲、东南亚、中东等为主,其中欧美业主需求占比达73%。


      2025年以来,储能出海热潮持续。比亚迪、宁德时代、阳光电源、国轩高科、瑞浦兰钧、楚能新能源、南都电源、德赛电池、阿特斯、昆宇电源、蜂巢能源、晶科储能、首航新能源、思格新能源、云能魔方等近20家企业已分别斩获GWh级海外储能订单。


      中国储企出海成效显著


      从各细分市场来看,中东、欧洲、东南亚、日韩、澳洲在今年分别出现了多笔大单,海外新兴市场增长强劲。其中,西班牙、葡萄牙、乌克兰、巴基斯坦、南非、美国德州等地在今年相继经历停电危机,储能的作用受到重视。


      在中东市场,宁德时代、比亚迪分别斩获了10GWh级储能大单,再次刷新了全球最大储能订单记录。中东市场正被全球企业争相抢夺,中国储能巨头们近几年已拿下中东市场合计超50GWh订单。


      GGII预测,在2025年,中东将成为继中美欧后的全球新增储能装机第四大区域,且将陆续有GWh订单释放。


       除了电池及系统方面的设备企业,以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为首的中国EPC企业凭借技术整合能力和成本优势在海外市场也表现优益。据高工储能不完全统计,中国企业已斩获超30GWh海外EPC订单,这些项目集中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沙特、阿联酋)、东南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及中亚地区。


       欧洲市场方面,德赛电池、楚能新能源、蜂巢能源、思格新能源、首航新能源等多家企业在德国Intersolar展期间签下超过10GWh订单,涉及欧洲多国客户。欧洲政策补贴和新的容量市场给多个区域国家的储能运营带来可观收益,GGII预计2025年将是欧洲储能并网大年,增速将超60%。


      此外,除了欧洲和中东的多笔大储订单外,工商业储能订单相比去年也显著增多,三晶电气就在5月与澳大利亚清洁能源方案提供商OSW签订工商储领域200MWh,昆宇电源在2月与土耳其Mensis Enerji公司达成超2GWh战略合作,用于大型电力储能及工商业储能市场。


      三晶电气工商储产品线总经理彭特认为,海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以及非洲市场的工商储需求在持续增加,预计欧洲市场相比于去年有50%甚至100%的增长,整个亚非拉市场将有50%以上增长。


       储能PCS企业也同样在加速拓展海外市场,沙特电力公司2.5GW/12.5GWh全球最大电网侧储能项目全部采用了南瑞继保构网型变流系统,上能电气、汇川技术今年也已新签下GW级订单。南瑞继保储能行业总监缪楠林曾提到,非洲、南美、东南亚等地区都有构网型需求,国际市场今年估计会翻到3倍以上。


      出于更好服务本地客户、加快全球化进程以及规避关税壁垒等考量,储能企业的海外产能规划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目前,海辰储能在美首个储能系统制造工厂已正式开业,预计2025年7月份开始进入全面投产阶段,将具备年产10GWh电池模组及系统的能力。此外,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国轩高科、海辰储能、阿特斯、亿纬锂能、孚能科技、蔚蓝锂芯等企业也早已开启全球化产能布局。


       除了订单与产能出海,技术授权也是头部企业出海的重要选择之一。目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东电池、三晶电气、海辰储能等多家中国储能企业已选择与海外企业达成技术授权合作。


     海外市场的暗礁与风险


     但出海也并非完全一帆风顺,稍不留神,海外的暗礁与风险就可能让企业这艘小船倾覆。


     不论巨头还是中小企业,参与海外市场都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在全球性的保守主义浪潮下,中国企业在出海时不得不面对地缘政治风险、政策不确定性与法规壁垒、ESG与碳足迹要求、供应链与本地化挑战、技术与标准认证、市场竞争与品牌认知等多重挑战。


      双登集团总裁助理戴骏就曾提到,新能源已成为国家战略,各国政府出台了保护本国市场的政策,如关税、退税等。双登集团的实战经验表明,企业出海需要从0到1野蛮生长,明确区分主业与新业务,明确市场定位,制定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战略规划,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认为,“中国储能企业大规模走向海外的时候,很可能把国内价格战的做法又带到国际上。这种商业习惯很可能导致国外的市场也变成不理性市场,重蹈光伏和风电的覆辙,让大家的生意都不好做。”


     某年营收不足5亿元的中小储能企业海外销售总监认为,中小储能企业的出海之路,就像从“荆棘丛”中寻找繁花。每一次关税调整都像一柄悬在头顶的利剑——要么硬扛成本,要么丢掉订单。


     在高工储能张小飞博士看来,中国企业出海需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我们的钱怎么出去,二是要产品服务加金融服务两条腿走路。中国企业总在产品上打转只能尝到一点甜头,大部分利润被当地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等拿走,出海美国也可以尝试买电卖电、建设虚拟电厂等“高阶玩法”。


来源:高工储能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