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内生”or并购?传统家电行业跨界储能

发布日期:2025/7/14



      近期,全国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天气,空调使用量大幅攀升,导致用电量急剧上涨。受此影响,部分城市的电网负荷因空调的大规模启用屡创新高。


      在传统家电行业,特别是空调产业,即便在当前高温环境下迎来了短期销售高峰,但从整体来看,传统家电行业增长动力已然不足,正逐步迈入存量竞争阶段。目前市场渗透率已趋近饱和,进一步的增长空间十分有限。


      于是,传统家电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新能源领域,以期找到新的增长引擎。


     据了解美的、海尔、格力、创维、海信等家电龙头企业,早已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布局光伏、储能等新能源相关领域。


     从各大家电企业的战略布局来看,切入储能产业的主要方向聚焦在储能电池、储能系统以及储能热管理等领域。与此同时,企业布局储能赛道的方式则主要分为并购与内生两种。


     所谓并购,是通过资金投入实现对相关企业的控股,以快速布局新业务,有效缩短市场开拓周期;而内生模式则是企业凭借自身力量,从基础研发开始,逐步构建新业务体系。


     碳索储能根据公开信息梳理了美的、海尔、格力、创维、海信等电力巨头在储能的布局。



     美的


     早在2016年,美的就正式宣布进军储能市场,并投入10亿元用于储能设备和技术的研发。随后,在2017年推出了“储能+”解决方案,将储能系统与智能家居系统相结合,为实现家庭能源自给自足提供了可能。


     2020年,美的收购合康新能,布局户用储能及光伏EPC业务。目前主要负责光伏EPC、户储业务的推进。目前合康户储产品已经开始面向英国、欧洲、北美销售。


      2022年,美的再度出手,收购了中国最早布局储能的企业之一科陆电子。


     近两年,科陆电子大力开拓海外储能市场,据信息显示,截至今年5月,科陆电子在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欧洲等区域实现订单落地,新签储能项目总容量约2.4GWh,其中包括美国800MWh集装箱式电池储能系统和智利系统集成项目。


      海尔


      2016年10月,海尔联合太阳能企业推出了新一代的“光伏+储能”解决方案。2022年,海尔全额投资设立了日日顺新能源科技,同年8月,日日顺进一步通过全资控股纳晖能源科技公司,拓宽其光储业务版图。2024年12月,纳晖能源科技公司正式更名为海尔新能源。


      海尔新能源作为海尔旗下新能源品牌,聚焦“绿能+储能+智慧能源控制器”。2025年,成功完成7亿元A轮融资,随后迅速展开行动,并购微慕科技,整合用户侧储能技术。


      从业务规模来看,海尔新能源订单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今年4月,海尔新能源与北京绿电荷储、港华能源、金风科技等十余家企业签约700MWh容量、总额5亿元的储能大盘采购协议,并携手中建投租赁开发100MWh高耗能企业项目,建立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加速工商业储能市场布局。


      同时,海尔新能源在海外积极布局,目前其产品与方案已覆盖全球超50个国家和地区。


      格力


      格力钛的前身,珠海银隆新能源成立于2009年,随后收购以钛酸锂电池技术的美国奥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进军新能源产业。2021年格力电器以司法拍卖的方式花费18.28亿取得珠海银隆30.47%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并将其更名为“格力钛”,成为格力电器旗下控股子公司。


      格力钛以锂离子电池技术为基础,搭配电池管理系统(BMS)及热管理系统,提供电池模组集装箱式储能系统、机架式储能系统、光伏并离网储能系统等多种储能产品,产品范围覆盖KW到MW级别,分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创维


      2023年4月,深圳创维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要业务包括便携式储能、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等。在储能业务上,创维储能涉及便携式储能、用户储能和工商业储能、4G或5G通讯备电四大业务方向。


     海信


      海信网络能源成立于2009年,主要业务是提供全链路数字化储能解决方案以及智能基础设施的研究。在2024年第三届EESA储能展上,海信网络能源推出了Hi-Cube系列工商业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其中的温控系统、EMS、PCS均由海信自主研发,该解决方案已在海信全球34个工业园区、数千个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以及行业客户中投入使用。


      可以看出,无论是海尔、创维以“内生式” 路径切入,还是美的、格力采用资产并购模式,对家电企业而言,储能业务与原有业务均存在协同优势。特别是户用储能的销售渠道与家电高度重叠,企业多年积累的C端渠道、客户资源及售后服务体系能够实现快速复用。


      然而,随着储能行业的高速发展,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多,传统家电企业当前的跨界布局仅仅是探索的开端,未来仍需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求在储能赛道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来源:碳索储能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