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蓝色聚宝盆”:海上光伏席卷全球的奥秘

发布日期:2025/7/17



      2025年7月,马尔代夫总统Mohamed Muizzu正式宣布将建造100MW海上光伏系统,这一消息再次让海上光伏成为能源领域的焦点。


      回顾2024年底,全球首个千兆瓦规模海上发电项目——国华HG14海上光伏千兆瓦项目,年发电量17.8 亿千瓦时。光伏,进海行动开始!


      此外,2025年上半年,江苏盐城打造300兆瓦近海漂浮式光伏项目;荷兰Hollandse Kust Noord海上风电项目计划于2025年7月安装浮式光伏模块,结合储能和绿色制氢设施,打造“超级混合体”能源基地。越南Khe Go Lake 250MW漂浮光伏项目于2025年正式投运,年发电量达3.39亿千瓦时;意大利塔兰托湾启动540MW风光互补项目,预计2026年并网发电;泰国诗琳通大坝综合浮体光伏项目,利用水库空间部署高效光伏阵列,成为东南亚“水光互补”示范工程。


     2024年8月,上海发布风光同场建设方案,东海大桥、临港、奉贤、金山海上光伏项目,规模上限达270万千瓦。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海上光伏装机规模快速发展,2022年新增装机量6GW,2023年新增装机量7.5GW。预测2025年新装机将达10GW。为什么海上光伏在近些年越来越受世界各地的欢迎?


   (1)破解陆地资源瓶颈,高效利用海洋空间


      全球人口密集地区普遍面临陆地资源紧张问题。而海洋提供了广阔且未被开发的空间,海上光伏无需占用耕地、林地等宝贵陆地资源,尤其适合土地稀缺的地区,打破了能源土地困境。


    (2)发电效率更高,稳定性更强


      海水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可降低光伏板工作温度,通常海上光伏的发电效率比同地区陆地高5%-15%。另外海上无遮挡物,光照时间更长且分布更均匀,且沿海地区多为季风或海洋性气候,降水分布较均衡,减少了极端干旱对发电的影响,发电稳定性远优于陆地光伏。



   (3)靠近人口中心,降低输电成本


     全球7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沿海地区,能源需求旺盛。海上光伏电站可直接接入沿海城市电网,大幅缩短输电距离,减少电力损耗,降低电网建设成本。


   (4)能源互补,提升稳定性


     海上光伏可与海上风电形成“风光互补”系统:白天光照强时光伏发力,夜间或风力大时风电主导,两者特性互补,能平抑单一能源的波动性。


   (5)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可行性提升


     早期海上光伏因漂浮支架、抗腐蚀、防台风等技术难题,导致成本较高。但近年来,漂浮式光伏组件、抗盐雾光伏板、动态锚固系统等技术快速成熟,建设和维护成本大幅下降,近5年降幅超40%。同时,自动化运维降低了运营难度,使项目经济性逐步接近陆地光伏。


  (6)协同开发,经济效益叠加


     海上光伏可与海洋产业融合发展,可结合海水制氢技术,形成“光伏 + 制氢”,生产绿色氢能,也可形成“光伏+养殖”等“一海多用”模式,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


     不过,海上光伏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争议渐显。大面积光伏板遮挡阳光,导致水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生长受限,进而影响海洋生物生存,可能破坏生态平衡。此外,光伏板抗腐蚀涂层及支架材料长期浸泡海水后,若老化脱落是否释放重金属、化学物质污染海水,也同样引发争论。


      目前,如何平衡海洋光伏开发与生态保护,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未来,随着漂浮式技术进一步迭代、风光储氢多能互补系统成熟,海上光伏有望在能源安全、碳减排目标中扮演更核心角色。在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如何在深蓝色的能源蓝图上绘就可持续发展的轨迹,将是全球能源界共同的课题。


来源:全民光伏 作者:姚政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