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电厂:“广东模式”开创新型电力生态
发布日期:2025/7/24
广东虚拟电厂聚合超2000个分布式能源节点,采用区块链驱动P2P电力交易模式,将度电流通成本降至0.03元。配合调频辅助服务补偿机制,年创收达80亿元,助推“源-网-荷-储”数字化协同迈向新阶段。
一、2000节点P2P电力交易上线,广东虚拟电厂加速裂变式扩张
2024年,广东某虚拟电厂平台宣布完成首期2000个分布式能源节点的聚合部署,涵盖光伏、储能、充电桩、楼宇负荷、电动汽车等多个终端,实现跨区域、多场景、多类型的虚拟电厂聚合控制(Virtual Power Plant Aggregation)。
该平台采用P2P(点对点)电力交易机制,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Blockchain Smart Contract)**搭建去中心化电能撮合系统,打破传统撮合“高成本+低效率”瓶颈,实现:
实时匹配“发电-负荷”双方;
精准追踪电能流向与结算;
交易透明、不可篡改,安全合规。
二、度电流通成本砍至0.03元,P2P模型重构电力交易边界
传统电力交易模式需通过集中调度平台、第三方售电公司、电网计量等多环节流转,交易费用与运营费用总和常高达0.08~0.12元/kWh。
而基于区块链的P2P电力交易模型,通过智能合约撮合撮合电源与负荷节点,仅需:
这意味着每千瓦时可节省0.05元以上的流通成本,按年交易量10亿kWh估算,每年可为系统节省交易费用5亿元以上。
📊【图表建议】:传统电力交易 vs P2P区块链交易 成本结构对比柱状图
三、调频辅助服务机制上线,年创收益突破80亿元
广东率先在国内试点调频辅助服务市场(Frequency Regulation Ancillary Service Market),鼓励包括户用储能、工商储能、光伏与充电设施接入虚拟电厂,并参与电网调频任务。
调频机制亮点:
按响应速度计价:一级调频高于二级调频;
按精度与容量奖励:AI调度响应越快、容量越大,收益越高;
电网提供直接补偿:单位响应容量补偿达2~4元/kW·次。
据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公布,2024年调频辅助服务市场已吸引超过150家企业参与,平台型虚拟电厂年调频收益已突破80亿元,成为储能商业化的重要通道之一。
四、P2P交易+VPP+调频=“源-网-荷-储”最优解
随着广东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改造推进,“分布式多能互补+虚拟电厂调度+点对点交易”的三位一体方案,成为当前最具推广价值的路径之一。
该模式不仅实现能源高效流通,还构建起灵活、安全、低碳的新型电力交易生态。
总结:电力交易进入“去中心化+高频互动”时代
广东模式表明,未来电力系统不再依赖大型集中调度平台,而是由千百个节点自治联动、数据驱动协同、价值精准分配的新型生态所主导。
虚拟电厂不再是“调度层的工具”,而是成为链接供需的市场主体;P2P交易不再是“实验室模型”,而是提升能源效率的现实选项。
在碳中和、双碳目标的驱动下,这种融合区块链、AI、储能与调频的智能协同网络,正快速成为电力行业的“下一代操作系统”。
来源:EV WallBox 作者:宋久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