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算电协同”!青海绿色算力暴增40倍
发布日期:2025/7/28

在青藏高原的广袤大地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海正以惊人的速度,书写着绿电与算力融合的"高原奇迹"。
最新数据显示,青海省绿色算力规模从2024年年初的370P(即PFLOPS,每秒执行1千万亿次浮点运算),增长至今年6月的1.5万P,增长近40倍。
在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的引领下,我国正加速推进算力与绿色电力的协同发展。
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的发展目标,并鼓励东西部地区"结对子"的协作机制。
《环球零碳》去年发布的《AI 改变能源——智算如何引领新型电力系统》报告就曾指出,我国智算用电与绿电资源存在明显的区域错配。
一方面,受风光资源等限制,浙江、上海、北京等智算优势明显的省市面临"算力强、绿电弱"的挑战;另一方面,我国中西部绿电大省却时常遭遇风光资源利用率不足的尴尬。
因此,智算中心的建设,应当充分利用不同区位的清洁电力——而这正是西部资源大省从“高绿电”向“高智算高绿电”迁移的机遇。
来源:未尽研究,环球零碳
今年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进一步指出,加强大型风光基地和算力枢纽节点协同联动,把绿色电力转换成绿色算力。
同时,该政策还指出,支持绿电资源丰富的非枢纽节点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
比如青海虽然未被列入“东数西算”八大枢纽,但凭借清洁能源丰沛,青海电价长期保持在全国最低水平,“算电协同”优势突出。
青海海拔高,气候干燥、冷凉、洁净,常年干燥度2.38,平均气温3.9摄氏度,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全年314天自然冷却,制冷用电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0%。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青海投资算力,投资成本大概要少20%,运营成本降低30%,投资回报年限缩短2年,青海是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的“天然良港”。
如今,青海作为全国首个“绿色算电协同发展示范区”,正在“绿电+算力”的赛道上一骑狂奔。
01
风光天赐:绿电发展“开挂”
AI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而青海不仅是地理上的高原,也早已是全国清洁能源产业的高地。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水资源理论蕴藏量位居中国第五,太阳能年总辐射量位居中国第二,风电技术可开发容量位居中国第四,新能源开发可利用荒漠10万平方公里。
2024年,青海电力总装机突破7100万千瓦,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分别达94.6%、70%,均居全国首位,绿电占全社会用电比重达已经达到77%。
《环球零碳》去年发布的分析报告也显示,预计到2035年,青海省的省级电碳因子将会是全国最低的。
然而,在新能源装机量飞速增长的同时,绿电利用率的波动下降却成为了问题,这“泼天的绿色能量”使不上劲儿。
7月2日,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了全国各地的风光发电利用率数据,西部风光富集区1—5月持续走低,尤其光伏发电利用率除宁夏外均不足90%。
来源: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
电网消纳“吃力”,导致多个主要绿电供给地区利用率难以达到国家相关文件规定的“放宽新能源利用率目标。
在这个当口,青海省决定紧抓机遇,利用“绿电”的天然优势,主动承接“东数西算”“东数西存”“东数西训”,同时进一步提升绿电消纳能力。
“东数西算”的逻辑建立在算力任务可以在不同的数据中心和算力集群之间进行调度,通常以分布式计算和云计算技术实现。
这种调度由于其成本低于能源运输和电力输送的成本,数据可以高通量传输到绿色电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多点处理。
算力需要价格优惠的绿电支持,而青海大把的绿电需要消纳,把东部的算力需求调到青海来计算,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青海省在去年3月印发的《青海省促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中特别强调,依托青海清洁能源资源优势,绿色算力产业用电要实现80%以上绿电用能保障。
02
能力重构:从瓦特到比特
青海的绿色算力革命,本质上是技术革命在重构能源逻辑。
为了进一步推动“电算协同”,青海决心为绿色算力产业提供绿电溯源服务,同时,支持绿色算力企业参与绿电、绿证交易,确保每一度绿电可追溯。
去年7月,青海省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正式上线,旨在为政府和算力、发电、用电企业提供电网安全监控、清洁能源集中监控、对绿电进行溯源等服务。

图说:青海省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大屏
来源:人民日报
目前,青海绿色算电融合调度中心已全面接入青海省三大运营商和青海大学等5家算力中心的算力资源数据,实时监测1.7万台通算、智算和超算服务器。
根据绿电溯源结果,青海绿色算电融合调度中心可以给用电企业出具绿电使用证明,用于“碳足迹”认证。
在政策引导下,2024年该省算力企业电力采购额同比增长18.9%,2025年1至4月再增长15.7%,“绿电+绿算”协同发展强劲势头。
此外,青海还提出,在绿色算力产业领域按照“以荷定源”的原则,支持鼓励“沙戈荒”大基地项目与绿色算力产业项目协同开发。
众多国央企和上市企业也开始竞逐“绿电+智算”赛道。
去年12月,由国家电投和中国移动联合开发的柴达木绿色微电网算力中心项目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启动,是青海省“新能源+算力”融合发展的标杆项目。
项目规划部署5000个标准机架,应用构网型储能技术,首次实现离网型智算供电网的惯量响应与过载能力,预计年供电量1.26亿千瓦时。
据青海日报报道,微电网模式可使电费成本降低约50%,整体运营成本减少15%。
今年4月,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微电网项目全容量并网,将光伏、风电、储能等清洁能源系统与算力基础设施直接耦合,绿电直供智算中心,年均可供电1000万千瓦时。
03
抢抓风口:百亿投资签约
202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工信部、国家数据局、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青海为全国首个“绿色算电协同发展示范区”,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青海锚定“1+2+N”发展布局:以西宁为核心、海东为副中心,海南藏族自治州打造“水光风储算”一体化示范区,海西州建设“源网荷储”离网智算基地,配套出台多项专项政策。
2024年3月底,青海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到今年已经举办了两届,总投资金额将近300亿。
第一届推介会结束后,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微电网项目、柴达木绿色微电网算力中心项目陆续启动,持续发挥带动效果。
截至目前,中国一大批绿色算力项目落地青海,特别是阿里云、京东云、百度云、金山云等头部企业进驻,初步形成了集聚态势
在第二届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上,8个绿色算力项目现场签约,项目总金额达203亿元,较上一届增长64.9%。
图说:第二届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
来源:西海都市报
其中,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投资的“新华三图灵小镇项目”以42亿元的投资额位居榜首,拟建设10000P规模的绿色算力中心,并布局大模型训练中试场,打造“青海图灵小镇”。
据规划,青海将力争到2027年算力规模超10万P,2030年突破20万P;同时构建一体化算力网西部“试验区”,联合甘陕宁新探索区域协同调度体系,承接东部算力需求。
据青海省政府披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青海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6倍,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投资已增长6.7倍。
海东知合佳双万卡算力集群项目、西宁市装配式绿色算力设施(1期)建设项目等算力项目建设加速,带动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
04
资源大省竞逐“绿电+智算”赛道
“青海模式”是我国西部大省抢抓“绿算”赛道的一个缩影。
除了青海之外,作为西部算力承接枢纽的内蒙古枢纽、宁夏枢纽、甘肃枢纽、成渝枢纽、贵州枢纽纷纷发力。
截至今年一季度,内蒙古算力规模达12.6万P,其中智算11.6万P,规模居全国第一;同一时间,内蒙古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38亿千瓦,也居全国首位。
今年一季度,内蒙古枢纽节点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内,数据中心绿电使用占比高达84.57%。
而宁夏更是早早地提出了到2030年“打造中国绿色算力之都”的口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张雨浦强调,要用足用好宁夏气候适宜冷凉干燥、地处中心时延最佳、电力丰沛绿电充足、西部政策要素齐全、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五大优势”。
截至2025年4月,全区已建成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9个,在建项目25个,标准机架数突破14.2万架。
在甘肃枢纽,则由省属骨干企业甘肃电投集团打样,探索新能源就近供电、聚合交易,通过培育壮大数据信息产业,进一步提升绿电就地消纳能力。
2024年底,由甘肃电投集团建设的紫金云机柜上架率达到90.4%,实现100%绿电消纳。
四川省、贵州省也发布政策文件,提出统筹绿电绿证资源保障智算中心供给,推动扩大智算规模。
西部资源大省因地制宜重构“算电协同”能力禀赋,是优势也是趋势。
来源:环球零碳 作者:B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