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东部电网迎挑战,储能缺口显著

发布日期:2025/7/28


      2025年7月24日,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与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联合发布《负荷中心储能潜力及发展机制研究——东部区域》报告。该报告聚焦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上海四省一市的储能发展现状、需求潜力及政策机制,为东部负荷中心电力系统低碳转型提供关键参考。


     电网侧主导,锂电占绝对优势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东部区域已投运新型储能达14.3GW/30.763GWh,功率装机占全国总装机的18.3%。其中,电网侧储能占比67%,且90.6%为独立储能;用户侧储能占22.3%,以工商业及产业园区应用为主,占比高达93.3%。技术路线高度集中,锂电池占比96.5%,铅蓄电池(2.7%)、压缩空气储能(0.5%)等技术占比相对较低。


      应用场景方面,能量时移与容量服务(14.5GW)、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8.5GW)成为核心需求,凸显东部区域对规模化调峰及新能源消纳的迫切需求。抽水蓄能资源同样禀赋突出,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四省已建抽水蓄能装机达20.41GW,功率装机占全国34.8%。


     储能需求缺口显著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提升,东部电网面临多维调节压力。报告预测,2030年后新能源大发时段,系统惯量可能逼近失稳临界值,非同步电源渗透率(RSNSP)将达77.6%,需储能提供虚拟惯量支撑。若发生直流双极闭锁事故,一次调频能力缺口可达8GW,常规机组仅能满足59%-84% 需求,需储能补足差额。


     调峰平衡方面,模拟显示2025-2035年需配置5.51-30GW新型储能,以保障日内小时级电力平衡。分布式光伏与工商业储能潜力可观,预计2030年分布式光伏配储达1.2GW,工商业储能以30%年复合增长率增至6.3GW,新型储能总装机将达22.5GW。


     政策转型期挑战凸显


      2025年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取消后,独立储能失去稳定租赁收益,面临市场化转型压力。目前,东部区域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仍存多重障碍:省级备用市场尚未建立,调频容量申报与中标比例受严格限制,无法同时参与日前与实时市场,容量补偿机制缺位。
分时电价调整对工商业储能影响显著。尽管江苏、浙江等省市峰谷价差可支撑“两充两放”,但输配电价不参与浮动、时段划分调整等政策变动,直接压缩套利空间。福建虽价差较低(0.37元/kWh),但通过日均2.5次充放电维持经济性。


     针对上述挑战,报告提出三大方向建议


     01规划布局

     在电网关键节点集中布局独立储能,探索“2小时锂电池+短时功率型储能”复合配置;推广工商业“光储充一体化”模式,构建抽蓄与新型储能协同调度机制。


     02市场机制

     完善现货与辅助服务市场联动,允许储能同时参与多市场;建立长三角统一容量补偿体系,2025-2027年过渡期内实施分阶段补贴。


     03政策引导

     细化顶峰时段补贴规则,设立独立储能过渡期专项资金;激励长时储能与功率型储能技术创新,推动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资源。
作为我国经济与能源需求核心区,东部区域储能发展路径对全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示范意义。报告强调,需通过机制创新与技术协同,推动储能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来源:能源新媒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