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级市场!虚拟电厂模式分析
发布日期:2025/7/28
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首次明确写入中央政策文件,国家提出2025年规模达50GW,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聚合商布局热潮全面兴起。
一、重磅利好!虚拟电厂首次纳入中央政策顶层设计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关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大力推动**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简称VPP)发展。这是虚拟电厂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最高级别政策文件中,意义非凡。
文件明确指出,到2025年,全国虚拟电厂装机规模将达到50GW以上,虚拟电厂首次被赋予明确的发展目标,标志着我国虚拟电厂建设步入实质性加速阶段。
二、核心专业术语详解:什么是虚拟电厂?
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
指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将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储能系统(Energy Storage System,ESS)、可控负荷(Controllable Load)等各类分散的资源聚合成一个虚拟的可控电厂,通过电网交互实现经济效益和电力调节功能。
聚合商(Aggregator):
专门负责聚合分布式资源,统一参与电网调节服务和市场交易,从而获取收益的企业或机构。
三、政策明确:虚拟电厂目标直指50GW,市场规模超千亿
国家在最新出台的政策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全国虚拟电厂的聚合资源总规模将达到50GW。根据权威机构测算:
虚拟电厂每千瓦(kW)装机初始投资约1500-2000元;
50GW(即5000万kW)装机对应的初始市场规模约750-1000亿元;
叠加电力市场交易、辅助服务(Ancillary Services)等持续运营收益,虚拟电厂市场整体规模远超千亿元级别。
📊 图表建议:虚拟电厂市场规模测算图表
四、为何国家高度重视虚拟电厂?
虚拟电厂被明确写入中央政策文件并提出具体目标,背后体现的是国家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迫切需求:
提升电力系统弹性:虚拟电厂具备响应迅速、灵活调节的特性,能够有效应对电力波动,支撑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和可控负荷,有效提升新能源的就地消纳率,降低弃风弃光问题;
降低电网投资成本:虚拟电厂可替代部分传统电网基础设施投资,降低整体能源系统建设成本。
五、市场扩容在即,聚合商抢滩布局千亿市场
在政策明确推动下,众多企业已开始积极布局虚拟电厂业务。目前行业内典型的虚拟电厂聚合商(Aggregator)包括国家电网旗下相关公司、南方电网综合能源公司,以及多家科技企业(如华为、阿里云、远景能源)和储能龙头企业(如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
聚合商当前布局策略主要包括:
加强技术研发,开发高效智能的虚拟电厂平台;
与工业园区、商业楼宇等大型负荷中心合作,整合大量用电负荷;
提前布局电力现货市场(Electricity Spot Market),培育市场化运营能力;
积极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如需求响应 Demand Response、调频 Frequency Regulation),实现多元化收益。
六、虚拟电厂盈利模式详解
虚拟电厂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
1.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收益:
通过响应电网需求削减或转移负荷,获取补偿;
2.电力现货交易收益:
在电力市场中通过灵活的供需调节能力获取峰谷套利收益;
3.辅助服务(Ancillary Services)收益:
提供调峰、调频等电网辅助服务,获得相应的服务费用;
4.容量市场收益(Capacity Market):
提供备用电力容量,获得容量补偿费用。
七、结语:虚拟电厂,新能源发展的下一个“风口”
首次进入中央文件的虚拟电厂已然成为新能源产业的“新风口”。50GW装机目标将带动千亿规模市场,相关企业布局正当时。
未来几年,虚拟电厂将在我国新能源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聚合商抢先布局,必将在激烈竞争中占据市场主动权。
来源:EV WallBox 作者:宋久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