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破解能源困局?混合电网是关键

发布日期:2025/7/30



      美国电力需求激增,电网系统持续逼近物理极限,导致系统故障频发。若延续当前发展路径,问题将愈演愈烈。


      举国关注点多聚焦于新增发电需求,但若无强大的输电网络将发电厂与全国配电系统相连,电力将无法输送至万亿终端设备。


     当前割裂的权责体系与各州利益博弈正掣肘21世纪电力经济发展。跨州输电审批权分散于冗余决策方,其依据的法律形成于跨州输电技术萌芽期。这导致区域决策往往忽视整体互联优势、规模效益及前沿技术应用。


      例如,高压直流(HVDC)输电系统可叠加于交流电网之上,大幅提升远距离输电能力。但HVDC的优化需基于全网统筹研究。
现有输电线路平均服役40至50年,新项目审批动辄耗时数十年。为满足基础可靠性提出的线路建设常因政治因素遭否决,或因成本延误叠加被放弃。当电网逼近承载极限时,受交流系统传输限制,低成本发电机组即便未满载运行也难以支援缺电区域。


      电网危机的现实映照


      近期热浪期间,东北部电网几近临界点,而邻近区域电力却无法调度支援。美国电力可靠性委员会(NERC) 在《2024可靠性报告》中指出:国家电网需新增3500万千瓦输电能力。
电力传输迥异于流体管道输送——任何供需变化都将基于电学定律,瞬时影响覆盖东部(6亿千瓦)、西部(1.6亿千瓦)及得州(9500万千瓦)的整个交流互联系统。


      这种光速级能量传输必须时刻维持电源与负载平衡,同时保障60赫兹恒定频率,且任一线路均不超载。每秒钟,复杂计算机程序都在监控所有电源、线路及负载,识别系统变化引发的限制,以便操作员及时响应。


     正因交流网全域联动特性,任何系统增容都需复杂长期研究,极大延缓新接入审批速度。


     他山之石:中欧实践


     中国与欧洲早已意识到相同问题:


      中国:2005年起在13亿千瓦交流电网基础上叠加HVDC系统,建成含55条直流线路(总容量1.7亿千瓦)的混合电网。另有2700万千瓦在建,最长线路超2100英里(相当于贯通加州至大西洋中部)。


      欧洲:2006年成立"超级电网之友"联盟,规划在5.4亿千瓦交流网上建设HVDC超级电网,并组建输电运营商联盟ENTSO-E统筹欧盟输电需求。


      美国的技术机遇


      美国尚未充分利用HVDC等关键技术:


      2016年亚历山大·麦克唐纳研究显示:基于NOAA超算十年气候数据分析,每投入1美元建设HVDC可获3美元收益,并大幅降碳。
采用复合芯导线替换现有线缆,可显著提升既有线路容量。


      构网型逆变器新技术能在毫秒级侦测系统异常,实时增强电网可靠性——这对大量"旋转铁芯"设备濒临退役的当下尤为重要。
若放任这些问题,美国经济将面临能源短缺。我们亟需包含三大核心要素的电网升级计划:


     建设全国性HVDC骨干网


     仿效横贯铁路与州际公路系统,沿现有交流线路走廊铺设地下高压直流网络,兼顾物理安全与环境效益。


     升级交流网关键线路


     通过带电作业将重要线路更换为复合芯导线,零停电提升输电能力。


     普及构网型逆变器


     该技术对电网实时可靠性的提升显而易见,应优先部署。


     结语


      电力需求狂飙突进,未来已呼啸而至。有效落实这三项优先任务,方能确保美国经济获得充足可靠的能源支撑。


来源:CLEANdata  作者:菲利普·哈里斯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