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界“永生电池”!长时储能开启规模化纪元
发布日期:2025/7/31

万亿级长时储能市场正迎来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一战。
国家能源局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全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突破15亿千瓦,一季度超过火电成为主体电源,全国可风电光伏发电量7446亿千瓦时,发电量占比达到25%。
风光发电装机量和发电量占比不断提升的背后,则是风光发电的间歇性对电网稳定运行影响愈来愈大,长时间尺度(日、周、月、季度)电量不平衡问题正逐渐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主要矛盾之一。
相关调研数据显示,随着新能源发电在整个发电当中占比的提升,长时储能就会由可选项变成必选项:当新能源占比达到15%-20%之后,4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需求成为刚需。
“储能发展正从‘政策驱动’转向‘需求驱动’,构网型储能与长时储能成重点方向。”
此前,在一场公开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说道。这番话的另一面,也是产业界对长时储能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新一轮价值重估。
根据相关预测,2025年起长时储能市场将迅速增长。有数据显示,到2044年,全球长时储能市场规模可达2230亿美元(1.59万亿元人民币)。
电规总院此前发布的报告中展望,预计未来以储能时长4小时及以上的长时储能将成为储能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创力新能源董事长杨玉锋也认为,长时储能事关能源安全及“双碳”战略,是电网系统“稳定、高效”的重要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长时储能市场作为储能领域的独立细分赛道,需要有其独立的产品标准、独立的技术路线、独立的产品布局以及独立的产业生态。
当下,长时储能领域技术路线涵盖了大容量锂电储能、液流电池、压缩空气等。随着各项技术的快速发展迭代,长时储能的规模化应用已箭在弦上。
大容量电芯“抢攻”长时储能
美国能源部(DOE)研究结果,如果2030年之前锂离子电池能在现有基础上扩建50%产能,届时10小时以下的储能市场可能将完全被锂离子电池占据。
目前,锂电产品在长时储能市场中的优势主要在成本、价格方面,但随着技术的创新迭代,在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能够满足长时储能市场的需求。
在长时储能市场的竞夺中,储能电芯企业无疑走在了前列。包括海辰储能在内的头部储能电芯企业纷纷亮相其500Ah+电芯积极备战长时储能,推出的下一代大容量储能电芯的创新也都围绕着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和超低成本等方面。
这些企业和产品都瞄准了长时储能市场,以满足电力调峰需求。
此前的6月11日,海辰储能在SNEC 2025上隆重宣布全球首款千安时长时储能电池∞Cell 1175Ah量产下线。
在海辰储能看来,∞Cell 1175Ah ‘超大容量、超长寿命、超高安全、超低成本’的特性是目前 4~8hrs中长时储能最优Capex和 Opex 的解决方案。
高工储能分析认为,海辰储能∞Cell 1175Ah电池的量产下线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影响中长时储能电站发展集成效率、成本、安全可靠性等关键阻碍,从而推动全球范围内中长时储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液流电池GWh应用“风起”
在大容量储能锂电池迎战长时储能的同时,液流电池凭借着长寿命、高安全、高循环次数等特点在在长时储能领域也逐步凸显其优势。
高工储能注意到,2025年开年以来,液流电池领域的扩产步伐不断加快,项目招投标数量持续攀升。
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底中国液流电池出货规模约0.7GW左右,同比增长40%。GGII预测未来5年液流电池有望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到2030年中国液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20GW,全球地区出货量有望达30GW。
价格高昂是阻碍液流电池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的关键卡点。目前国内全钒液流电池中标价格依旧保持在2.1-2.2元/Wh,而4小时锂电储能最新的中标价最低也跌落至0.36/Wh,也这样导致液流电池初始投资成本较锂电储能高出数倍。
但在伟力得董事长陈继军看来,虽然目前液流电池初始投资成本还很高,但因其寿命较锂电池长,从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来核算,其投资回报率并不比锂电池储能低。
尤其是在取消强配后,业主方将会更加重视储能项目的经济性,液流电池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更低的优势更加凸显,同时伴随储能时长的不断增加,液流电池正迎来新拐点。
GGII预计,随着液流电池企业扩大钒资源开发利用,并研发新型低成本电堆关键材料,同时,采用新工艺和设备降低钒电解液和电堆制造成本,2030年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初始投资成本有望降至1.09元/Wh。
除了全钒液流电池外,铁镍等水系电池技术也快速发展。
2025年2月10日,“水系铁镍电池”首次被国家工信部等八部门正式列入《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前瞻性布局开发”支持目录。
创力新能源研发的水系铁镍电池具备本质安全、绿色环保、超长寿命、全生命周期内的低成本和宽温域适应性等优点,在长时储能领域拥有独特优势。
长时储能正迎来市场化规模应用的风口,随着一众玩家的加入,以及液流电池等成本的下降,围绕着长时储能市场的布局和竞争仍将继续。
来源:高工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