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从概念到落地:多企入局零碳园区

发布日期:2025/8/4


     盛夏之际,零碳园区这股“绿色之风”吹得正猛。 


     7月26日,全国首个100%绿电直连的零碳产业园——东营时代零碳产业园项目在东营开建。这个总投资超百亿元的“绿色巨无霸”,由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打造。 


     7月10日,创维光伏在安徽滁州工业园举行了“聚势碳索--邀您共赴零碳智慧园区”主题活动,集中展示了创维光伏的技术成果。该园区年发电量近8000MWh,相当于减排约7332吨二氧化碳。


     7月9日,在2025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公布首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认证结果,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海尔青岛中德工业园分别斩获了零碳园区No.001、No.002号证书,成为家电行业唯一获此认证的企业。 


     当前,零碳园区建设正在全国多点开花,从政策蓝图加速转化为实体工程。


     利好政策频出,零碳园区从概念走向落地


     随着中国双碳进程迈入“深水区”,工业园区正在成减碳的“主战场”,也是“硬骨头”。


     当前全国各类产业园区数量超2.5万个,园区碳排放量已经达全国碳排放总量的31%,而通过建设零碳园区集中式减排,能够快速降低区域碳排放强度。


     据落基山研究所估算,“零碳园区”将为国家“双碳”目标贡献至少15%的减排量,并带来约30万亿的投资需求。


     国内零碳园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政策的支持下,2025年成为中国零碳园区建设的关键年份,零碳园区正在从概念走向落地。


      具体来看,年初,“零碳园区”首次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7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正式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申报工作。文件要求,各地区推荐园区数量不超过2个,于8月22日前将推荐园区名单及建设方案。


     随后,安徽、宁夏、江苏分别发布了各省关于组织申报国家级零碳园区的通知,统筹零碳园区工作推进的相关要求,要求各地市推荐有条件、有意愿的园区建设国家级零碳园区。


     目前,多地已经制定了阶段性零碳园区建设目标。5月22日,湖南工信厅发布的《湖南省零碳园区建设方案(暂行)》(征求意见稿)提出:2026年建成5个省级零碳园区,2027年力争达到10个并争创3-5个国家级零碳园区。


     6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能源局、工信厅印发《自治区高质量建设零碳园区工作方案》,提出3个阶段性目标:2025年,先行启动零碳园区建设申报遴选,确定20个园区纳入自治区零碳园区培育建设名单,争创创建一批国家级零碳园区试点;到2027年,建成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零碳园区,发挥试点示范作用;到2030年,通过分类分批培育建设,更多自治区零碳园区建成为国家级零碳园区。


     7月16日,山东发改委发布《山东省零碳园区建设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省建成15个左右省级零碳园区。


     更早的是安徽发改委、安徽省能源局2024年5月发布的《安徽省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方案(试行)》,提出到2027年,力争打造5个以上零碳产业示范园区,到2030年,力争累计建成20个以上零碳产业园区。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发改委2025年4月发布的《零碳园区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零碳园区需要配置新型储能:“园区应在电网、电源及用户侧配置新型储能,促进新能源与新型储能协调发展,提升园区的新能源就地并网消纳能力,支持多元化新型储能技术推广应用。”


     此外,中国首个零碳园区国家标准《零碳园区建设导则》已正式进入研究制定阶段,预计在年内出台,该标准由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远景科技集团等单位共同发起......


     正如国家发改委指出,建设零碳园区有5方面重大意义:加快能源绿色转型、引导产业深度脱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适应绿色贸易规则、打造零碳示范样板。


     可以看到,从国家到地方层面纷纷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要求建设一批国家级或者省级零碳园区,内蒙古、安徽、山东、湖南等地则提出了短期内的省内零碳园区建设目标,江苏更是明确要求零碳园区需要配置新型储能,为储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巨头争相入局,工商业储能迎来新风口


     零碳园区是验证储能价值的绝佳阵地。


     零碳园区建设核心在于提高绿电使用比例,扩大自发光伏规模,实施绿电采购。其中,储能能够协调风光发电与用能需求,实现“源网荷储”协同。


     GGII认为,国内来看,碳市场未来将从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8个行业,逐步扩大至数据中心、交通、建筑等其它高碳行业。出口来看,未来碳关税或将从基础工业品,向ICT(如芯片)/能源电力/电池/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等高碳下游产品延伸,全生命周期减碳能力将成为“出海利器”。


     在零碳园区/微电网等场景,工商业储能主要起到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提高系统灵活性、可靠性,离网时实现不间断供电等作用。这要求储能产品具有岛内孤岛运行能力、高安全可靠性。


     目前,包括宁德时代、精控能源、创维光伏、远景集团、华电江苏、瑞科美新能源、中恒源集团在内,越来越多的头部新能源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其中,具备风光储协同、综合能源管理、产业资源的企业未来将占据较大优势。


     以下是部分企业的零碳园区项目:


     宁德时代


     2024年宁德时代基于PAS 2060:2014标准打造9座零碳工厂,核心运营基地零碳电力比例达74.51%。


     2025年7月26日,在渤海湾黄河口,全国首个100%绿电直连的零碳产业园——东营时代零碳产业园项目在东营开建。宁德时代把不稳定的风光电力平均“分摊”,采用绿电满足企业全年8000个小时以上的用能需求。据悉,该项目一期将在垦利区建设40GWh锂电池绿色智造基地,打造“零碳工厂+灯塔工厂”双高标准示范项目,形成全链条绿色产业集群;并适时推出二期,进一步扩展产能。


     精控能源 


      精控能源助力了和枫产业园低碳(零碳)化改造建设,结合园区的实际情况,规划配置1.6MW/3.44MWh储能系统,同时打造覆盖园区的综合能源管理平台,推动园区向低碳、环保、高效的能源利用模式转变。


      新建设的十五台储能柜将结合先前投用的4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板,预计光储年发电量可达600万度;另在园区内建设光储充放一体化示范充电场站,进一步强化了园区的绿色能源结构。通过移峰填谷策略,年均优化用电量超过210万度,实现了园区扩容降需的同时,还为业主创造了每年超过168万元的峰谷电价差额收益。



     创维光伏


     创维光伏滁州零碳智慧园区光伏直流侧总装机容量达6.54148MWp,配备3台2MVA箱变,年发电量近8000MWh,融合虚拟电厂、智慧能源管理等前沿理念,构建了一个高效、智能、绿色的能源生态系统。


     园区内除了组件房顶、光伏树、光伏车棚、光伏彩虹长廊、无人机巡检运维等多种创维光伏产品展示,还配备了光储充一体柜,共1840kW/2870kWh储能系统,以及户用储能系统,在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调度下,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与稳定性。



     远景集团


     2024年5月,中国首个风光一体智慧零碳物流园——耐克中国智慧零碳物流园入选国家能源局经典绿色低碳转型案例。


     该物流区基于远景提供的风光储充荷一体化融合产品,实现了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每年产生的18GWh的绿色电力不仅每天持续为耐克物流园提供绿色电力,多余的电量则将通过绿色权益交易分配给耐克其他门店、办公室,实现协同绿色转型。


     据悉,远景零碳园区综合能源一体化融合产品整合了分布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充电桩、绿电绿证交易、碳资产开发与交易、产品碳足迹核算与认证、微网协同控制管理、负荷聚合和虚拟电厂应用等,将帮助园区、工厂等大幅提升绿电使用比例、降低用电成本、管理产品碳足迹,并参与电力市场利益分享。



     华电江苏


     2024年12月,江苏华电常州天宁区武澄科技产业园区综合项目清洁能源发电系统、储能系统相继并网,标志着华电江苏首个综合能源示范项目正式投运。


     武澄项目是华电江苏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尝试,是深化地企合作、响应“零碳”园区建设的重要示范。


     项目由江苏华电能源销售有限公司开发并投资、由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实施建设,利用武澄科技产业园厂房屋顶、地面、停车场建设清洁能源项目(装机1.28MW)、储能项目(规模1.08MW/2.15MWh)、充电站以及智慧园区平台。


      该项目采用品联科技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集成华为工商业智能组串式逆变器、215kWh风液智冷储能一体机及华为液冷超充充电桩等技术。



     瑞科美新能源


     3月22日,湖北省生态环保有限公司和武汉瑞科美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锂电池再生利用及智能制造零碳产业园项目签约湖北黄石。


     项目总投资10亿元,分两期实施。项目一期计划建设2条电池正极材料再生利用生产线,1条电池负极材料再生利用生产线,1条年生产1GWh电池生产线。项目二期启动建设生产厂区、办公楼、仓储、研发中心,新增建设2万吨/年废旧动力电池处理及配套项目,计划建设2条电池正极材料再生利用生产线,打造锂电池再生利用零碳产业园。


     中恒源集团


      3月19日,由中恒源集团与花都汽车城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广东省新能源循环经济零碳智慧产业园广州总部项目,入选2025年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及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2.2亿元,项目一期规划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综合利用6万吨、新型储能智造10GWh、碳中和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及科研中心,二期工程将建设项目总部大楼,着力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核算智算中心。


      园区全力打造全国新能源循环经济领域零碳及数字工厂的标杆典范,将严格按照国家零碳园区、绿色工厂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智能智造设备产线。




来源:高工储能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