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之路:可再生能源中的循环经济
发布日期:2025/8/15
可再生能源设备也会污染环境?是的,你没看错。伴随着最早一批风电和光伏设备临近“退休”,它们的去向开始引发行业关注。这些“钢铁巨人”最终是会被迫填埋,化为生态伤痕?还是可以循环利用,助力全球实现能源转型?日前,世界经济论坛和埃森哲合作发布的最新报告《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中国与全球的共赢》对此给出了答案。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持续引领全球。截至2024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达1889吉瓦,其中28%来自风电、47%来自光伏。不仅如此,中国还拥有全球最大、最完善的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其中,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供应着全球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机设备。
然而,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领军地位,也让中国提前面临着设备“老龄化”的挑战。由于风机寿命通常为20年左右,光伏组件为25至30年,早期的大多数设备在今天都将临近寿命终点。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技术的快速发展,部分设备可能面临提前退役的命运。预计到2030年,中国退役的风电和光伏设备累计废弃物将高达3500万吨。
这些废弃设备将何去何从?破解这一难题的钥匙,就藏在循环经济的创新实践中。
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以“取—制—取—制”的循环生产模式替代传统的“取—制—废”线性增长模式,从价值链的整体视角出发,建立价值回收系统,最大化提升产品及资产的变现效率,并获得持续收益的一种新增长模式。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企业耕耘创新增长的新天地。
埃森哲预测,全球循环经济市场的整体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5万亿美元,且基于基准情景估计,整体市场将以10.7%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保持高速增长;其中,个人出行、电力,以及机械和工业设备等多个行业有望通过循环经济解锁千亿美元级别的商业价值。
世界经济论坛同样认为,循环经济可以释放可持续增长的新机遇。
它正成为论坛“负责任的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RRI)”倡议中国工作组的关键维度之一,指导政策和商业模式的制定,为可再生能源领域带来多重价值:
资源高效利用:来自退役风机和光伏组件的材料被回收利用,可以减少资源开采并保护生态系统。
运营韧性构建:建立本地化回收网络降低原材料依赖度,增强供应链韧性并降低成本,同时创造技术岗位并促进地方经济多元化。
环境足迹缩减:改进退役设备的回收和处置可使可再生能源项目最小化碳足迹,减轻对土地的影响,促进生物多样性并建立信任。
商业模式创新与转型:摆脱线性模式,循环经济能促进系统性资源再设计,并在项目全生命周期整合价值共享机制。这将推动企业、社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多方协作。
可再生能源中的循环性
《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中国与全球的共赢》报告显示,领先企业正在积极践行通过可持续管理设备生命周期,并通过循环经济创造积极成果。这意味着,他们正在通过4E(Embed, Enhance, Elevate, Explore)行动,积极做出改变。

例如,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模块制造商之一——晶科能源,就是开发模块回收技术的先驱。该企业将循环实践融入其光伏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涵盖研发、采购、制造、运输、使用和回收等环节。晶科能源还通过诸如集成厚度与减重项目、材料使用优化以及低碳替代材料开发等举措,优先实施“循环设计”。
在制造过程中,智能生产控制和绿色能源的采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资源浪费。对于报废管理,晶科能源持续探索先进的回收方法以提高组件的回收率,对于部分组件实现了99%的材料回收率。
全球海上风电半直驱技术的领导者明阳智能则通过陆上组装并拖曳至海上现场进行安装的方法减少了海上作业时间,显著降低了安装设备和人工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其退役成本比固定式风电要低70%。在其25年的设计寿命结束后,该平台的混凝土浮动结构可被回收利用,从而降低了拆解和处置成本,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影响。
开启可再生能源循环之路
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循环性已是大势所趋。根据广泛的行业实践,世界经济论坛和埃森哲总结了加速可再生能源循环实践的五大关键行动,帮助相关行业和企业优化运营模式,推动能源转型:
趋势一:组织思维转变
可再生能源企业需要将循环性视为驱动长期价值创造的战略要务,而非仅仅为了满足外部合规要求。当前,很多企业已将循环性融入战略规划、项目开发及日常决策。
趋势二: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不再仅是一个可选项,而是正在成为循环实践的赋能项。实时监测、预测性维护和数字孪生技术正在改变企业优化资产生命周期的方式。未来循环系统需要打造互联互通的数字核心,并将数据作为全行业创造价值的重要资产。
趋势三:先进技术突破
各种突破性技术与创新材料正在重新定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循环性。先进化学工艺、可拆卸设计技术和新型复合材料相互促进,为价值保留与资源效率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些技术正从实验室转向商业化规模应用,持续提升材料回收率。
趋势四:市场机制演进
各种政策要求企业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因此企业必须积极推动循环经济落实。研发设备采购的财政激励、循环设计的运营审批流程精简、可回收产品的政府优先采购,这些政策和更为完善的标准与市场机制正在加速各种试点项目向全行业推广的进程。
趋势五:协作生态发展
可再生能源行业正从孤立的企业或项目转向多方协作。成功的循环实践往往离不开研究机构、技术供应商、项目运营商及终端用户组成的生态系统。实践证明,这些协作不仅能推动技术创新,更能催生出新型商业模式,让循环经济在全价值链发挥商业价值。
负责任的可再生能源部署,需要在快速扩大的装机容量,与长期可持续性、社区利益和环境管理之间寻求平衡。循环经济则是其中的关键杠杆,亦是破解可再生能源“老龄化”难题的核心钥匙。行业领导者、新兴参与者之间应加强知识共享、跨界协同,持续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和全球能源转型。
与世界经济论坛的长期合作
长期以来,埃森哲与世界经济论坛在多个行业、多个领域展开紧密合作,共同探讨全球经济和商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与全球商业领袖携手致力于增强韧性、促进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埃森哲与世界经济论坛在AI赋能行业转型、产业集群、可再生能源、工业领域清洁电力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助力中国企业打造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埃森哲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