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新能源布局:战略、技术、生态
发布日期:2025/8/21
能源央企正通过战略聚焦、技术创新与生态重构三方面引领新能源。
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布局如下:
一、战略聚焦: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强化全链条布局
规模化开发
能源央企以基地型、规模化开发为核心,加速新能源装机增长。例如:
国家电投: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突破1.4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超40%,风电装机规模保持全球领先。
国家能源集团:推动“煤电+风光火储氢一体化”项目,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54%,并布局绿色氢氨醇、CCUS等新兴产业。
华能集团:坚持基地型开发模式,全链条打造优质“基因工程”,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1亿千瓦。
区域协同与国际化
南方电网:打造云南、海南省域级高比例清洁能源示范区,推动其向国家级示范区升级。
中国石化:在非洲12国执行33个油气及新能源项目,成为非洲原油贸易市场重要参与者。
国家电投:在滇桂川建设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并推进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资产整合与资本运作
国家电网: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方,募集365亿元用于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撬动超3000亿元投资。
华电新能:上市募集资金投向风光大基地、就地消纳负荷中心等项目,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龙源电力:收购国家能源集团旗下8家新能源公司股权,合并装机容量增长4.9%。
二、技术创新:突破核心瓶颈,引领产业升级
新能源并网与消纳技术
国家电网:攻克新能源并网世界性难题,建立全时间尺度功率预测系统(4小时超短期至10天中期),预测精度达国际领先水平。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将西部新能源输送至东中部负荷中心,降低输电损耗。
南方电网:在通州区前疃村建设交直流混联微电网,实现高密度光伏就地消纳,光伏波动率从40%降至10%。
储能技术突破
华为数字能源:与中广核合作,在湖北公安县储能项目采用智能组串式技术,提升系统效能15%,实现电池热失控早期预警。
华润电力:在新疆三塘湖构网型储能项目中,通过超配PCS实现3倍10秒过载能力,支撑电网频率稳定,当地新能源电力占比从40%升至60%。
数字化与智能化
中国石化:推出“石化智云”平台,实现能源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南方电网:基于人工智能的虚拟数字安监工程师,实现气象灾害全天候监测预警。
国家能源集团:打造“擎源”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发布煤炭、化工大模型,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三、生态重构:推动产业协同,构建可持续生态
产业链上下游整合
国家电投:建立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推进氢进万家、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
中国节能:为工业园区提供“多能互补、集成供能、智慧运营”的综合能源服务,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市场机制创新
国家电网: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推动现货市场、期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发展。
南方电网:完善电力定价机制,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
国际合作与标准输出
中国聚变能源公司:成立后聚焦可控核聚变技术,推动前沿颠覆性技术突破。
能源央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沿线国家开展能源投融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输出中国技术标准。
四、未来展望:技术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
能源央企正通过以下路径引领产业未来:
技术迭代:固态电池、构网型技术、钙钛矿电池等突破将降低新能源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模式创新:车网互动(V2G)、虚拟电厂、综合能源服务等新业态将激活产业潜能。
全球布局:依托“一带一路”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全球能源资源配置能力。
能源央企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通过战略聚焦、技术创新与生态重构,推动新能源产业向高效、绿色、可持续方向迈进,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核心支撑。
来源:紫荆新能源 作者:刘煜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