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探索“中国方案”!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

发布日期:2025/8/27

        

          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的有效路径解析


         在全球气候危机加剧与能源安全需求交织的背景下,能源转型已从“技术选择”升级为“生存命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通过政策、技术、市场、国际合作四大维度构建系统性转型框架,为全球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一、政策协同:构建“双碳”战略的顶层设计


         法律与制度保障


        立法先行


        :通过修订《环境保护法》《能源法》等现有法律,或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碳税法》等专项法规,明确政府、企业、公民的碳减排责任,形成法律约束力。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十个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方向。


         政策工具创新


        :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强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结合),将碳减排指标分解至地方和企业,通过碳市场、碳税、绿色金融等市场化手段引导低碳投资。2025年碳市场扩容至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未来将覆盖更多高耗能领域。


           区域差异化策略


           因地制宜


          :根据资源禀赋制定转型路径。例如,浙江作为经济发达但风光资源有限的省份,提出“身边取与远方来结合”“分布式与集中式结合”的模式,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远距离输电的依赖。


             梯次推进


            :全国一盘棋统筹,避免“一刀切”。煤炭消费大省需通过煤电低碳化改造(如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逐步退出化石能源,而风光资源丰富地区(如西北)则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


            二、技术创新:突破“能源不可能三角”的核心引擎


            可再生能源技术迭代


            风电光伏


            :陆上风机单机容量突破10MW,海上风机向20MW迈进,漂浮式风电技术突破深度限制。2024年中国风光装机首超火电,占全球新增容量的近2/3。


              储能技术


             :液流电池、半固态电池落地应用(如中国龙泉项目),电解槽制氢效率提升至90%,成本降至欧洲水平的1/2,推动“风光储氢”一体化发展。


            智能电网


           :通过AI优化电力调度,结合储能系统提升电网灵活性,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不稳定问题。例如,国家电网建设数智化电网,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外送。


            传统能源低碳化改造


             煤炭清洁利用


            :推广煤电“三改联动”(节能降碳、灵活性、供热改造),减少非发电用煤,发展清洁供暖替代散烧煤。2024年全球煤炭消费创新高,但发达经济体需求预计2027年前下降。


           碳捕集与封存(CCUS)


          :中国在吉林油田、新疆油田等地实现CO₂驱油提高采收率,松辽、鄂尔多斯等盆地建设封存示范基地,探索碳循环利用路径。


              三、市场机制:激活转型内生动力的关键抓手


             全国碳市场建设


            扩容与活跃度提升


          :自2021年启动以来,碳市场累计成交量1.94亿吨,成交额84.92亿元。未来需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如碳期货、碳期权),引入配额有偿发放机制,提升市场流动性。
碳金融创新


            :发展绿色债券、碳汇交易、聚合平台等金融工具,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低碳投资。例如,浙江通过绿色金融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电力市场化改革


            绿电交易


           :推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通过市场化定价反映环境价值,激励企业投资清洁能源。


            需求侧响应


           :建立用电需求侧管理系统(DSM),通过峰谷电价、虚拟电厂等机制引导用户调整用电行为,提升电网调节能力。


          四、国际合作:构建全球能源治理新秩序


        技术转移与知识共享


         南北国家协作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移和财政支持,帮助其突破资金与能力瓶颈。例如,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向东南亚、非洲输出风电、光伏技术,推动当地能源转型。


            标准制定


            :参与国际碳规则制定,抢占话语权。中国主导制定漂浮式风电基础设计、低频输电等国际标准,提升全球影响力。


            供应链安全与韧性


            多元化布局


           :减少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通过区域化制造中心(如东南亚、中东)分散风险。例如,金风科技在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建厂,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


            关键矿物保障


          :加强锂、钴、镍等关键矿物勘探与回收技术研发,建立战略储备体系,防范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供应中断。


          五、挑战与应对:平衡转型速度与安全


          电网投资滞后


         :全球1650吉瓦可再生能源因并网延迟受阻,需每年投资8110亿美元升级电网,结合储能、AI提升灵活性。


         政策审批效率低


        :53%的受访者认为简化审批是首要任务,但73%表示审批效率无提升,需通过立法优化流程。


           劳动力技能缺口


          :58%的受访者认为熟练工人短缺未改善,需加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培育新能源领域专业人才。


          结语:从“追风者”到“驭风者”的跨越


        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的实现,需以政策协同为纲、技术创新为刃、市场机制为脉、国际合作为翼。中国通过“先立后破”的转型策略,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规模化替代,为全球贡献了“发展权与减排责任平衡”的东方智慧。未来,随着技术突破与制度完善,能源转型将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升”,最终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多赢发展。


来源:紫荆新能源      来源:刘煜坤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