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投资模式!工商储潜力大爆发
发布日期:2025/8/27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峰谷电价差逐渐拉大,加上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工商业储能正成为备受关注的投资热点。
对企业而言,它不仅是降低用电成本的有效手段,更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本文将为您解析工商业储能的四种主流投资模式,帮助您把握这一新兴领域的投资机会。
一、为什么工商业储能突然火了?
工商业储能之所以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政策支持、经济性提升和市场需求增长。
政策层面,多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储能发展的措施,包括补贴政策、容量补偿和需求响应激励机制等。
这些政策显著提高了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经济性方面,随着电池成本下降和峰谷电价差拉大,储能的套利空间不断扩大。
在部分省市,每日的峰谷价差已超过1元/千瓦时,为储能创造了良好的盈利条件。
市场需求上,一方面企业有降低用电成本、保障电力供应的需求;另一方面,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更多的灵活性资源,储能正好能够提供调峰、调频等多种服务。
二、四种主流投资模式详解
(一)业主自投模式
模式概述:业主自投模式,即由用电企业自行出资购买储能设备,并负责后续的运营和维护。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拥有储能系统的完全控制权,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计划和用电需求,灵活制定充放电策略。
优势:从长期来看,若企业用电需求稳定且规模较大,通过业主自投模式建设储能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用电成本。
以一家年用电量较大的制造企业为例,通过在谷电时段低价充电,峰电时段放电自用,每年可节省可观的电费支出。
此外,企业还能获得部分地区提供的配储补贴,进一步增厚收益。
同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特点,定制专属的储能解决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挑战:该模式对企业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设备采购、安装调试以及后期的运维。
而且,储能系统的运维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和知识,若企业缺乏相关经验,可能会面临设备故障频发、维护成本过高以及安全风险等问题。
因此,业主自投模式更适合资金雄厚、高能耗且能源转型意愿强烈的大型工商业用户。
(二)纯租赁模式
模式概述:纯租赁模式下,业主(用电企业)向储能设备资产方租赁储能设备,在租赁期内,业主只需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固定租金,即可使用储能设备。
设备资产方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以及设备在租赁期间的安全保障。
租赁期满后,业主可以选择续租、买断设备所有权或者归还设备。
优势:对于业主而言,纯租赁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前期资金投入小,风险低。
企业无需一次性支付巨额的设备采购费用,降低了资金压力和投资风险。
同时,设备资产方通常具备专业的运维团队,能够确保储能设备的稳定运行,减少了业主在运维方面的担忧。
这种模式灵活性较高,适合那些短期有储能需求或对轻资产运营有较高要求的工商业用户。
例如,一些季节性生产的企业,在生产旺季租赁储能设备满足用电需求,淡季则无需承担设备闲置成本。
挑战:从长期来看,租赁模式的总成本可能相对较高。
而且,业主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自主性相对受限,设备的充放电策略等可能需要与资产方协商确定。
此外,若资产方提供的设备性能不佳或服务不到位,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使用和收益。
(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模式概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当前工商业储能市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模式。
在此模式下,由专业的能源服务方投资购买储能设备,并负责储能系统的建设、运营和维护。
业主只需提供场地、变压器等基础资源,无需承担设备投资成本。
储能系统运行产生的收益,如通过峰谷套利节省的电费,由能源服务方和业主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分成,常见的分成比例为9:1或8.5:1.5。
优势:对于业主来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几乎零风险,无需前期资金投入即可享受储能带来的节能收益。
能源服务方通常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和专业的技术团队,能够更好地优化储能系统的运行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这种模式尤其适用于那些对储能技术了解有限、资金实力较弱但又希望降低用电成本的工商业用户。
挑战:能源服务方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和投资风险,需要在项目前期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设备。
而且,储能收益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电价波动、设备性能衰减等,收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此外,在收益分成比例的确定上,需要双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以确保公平合理,否则可能引发合作纠纷。
(四)融资租赁 +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模式概述:这种模式结合了融资租赁和合同能源管理的特点,引入了融资租赁方。
融资租赁方根据能源服务方和业主的需求,购买储能设备并出租给能源服务方或业主。
能源服务方负责储能系统的运营管理,并与业主按照约定比例分享收益,同时向融资租赁方支付租金。
租赁期满后,设备所有权根据合同约定转移给能源服务方或业主。
优势:该模式进一步降低了能源服务方和业主的资金压力,使得更多企业有能力参与到工商业储能项目中。
融资租赁方的介入,为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也分散了投资风险。
通过合理的合同设计,能够充分发挥能源服务方在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实现多方共赢。
例如,对于一些资金紧张但有强烈储能需求的中小企业,这种模式为其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挑战:由于涉及多方主体,该模式的合同结构和运作机制相对复杂,需要各方在合同签订、权利义务界定、收益分配、风险承担等方面进行详细约定,否则容易出现纠纷。
此外,融资租赁方对项目的风险评估和收益保障要求较高,需要能源服务方和业主具备一定的实力和信誉。
三、如何选择适合的投资模式
企业在选择工商业储能投资模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首先是自身的资金状况,资金充裕且希望长期控制储能资产的企业,业主自投模式可能更合适;资金紧张的企业则可优先考虑纯租赁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其次是技术实力和运维能力,若企业具备专业的能源管理团队和技术人才,在业主自投模式下能够更好地发挥优势;否则,依赖专业能源服务方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更为稳妥。
再者,企业的用电特性和发展战略也至关重要,用电需求稳定、长期规划明确的企业,可选择业主自投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用电需求波动大、经营灵活性高的企业,纯租赁模式可能更符合需求。
四、工商业储能投资模式的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渐成熟,工商业储能的投资模式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随着储能设备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性能的提升以及电力市场机制的更加健全,业主自投模式的占比可能会逐渐提高,企业将更有动力自主投资建设储能系统,实现能源的自主管理和成本的有效控制。
同时,融资租赁等金融手段在工商业储能领域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为项目提供更多元化的资金支持,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工商业储能作为能源领域的新兴赛道,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了解并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模式,对于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成功布局至关重要。
来源:北极星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