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热解技术重构风电光伏回收价值链
发布日期:2025/9/13
日前,在“新天工开物——科技成就发布会”能源技术专场上,华北电力大学陆强教授团队带来的“退役新能源组件的热解处置技术”引发广泛关注。
据了解,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华北电力大学的该项成果针对退役新能源组件的材料特性,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绝氧热解的安全高效资源化处置技术及成套装备。
据陆强介绍,经过该热解技术方案的处理,退役风机叶片可以转化为玻璃纤维和热解油,纤维强度能达到原材料的90%,热解油热值可达到25MJ每公斤;退役光伏组件可以回收99%的硅晶片;退役锂电池可回收99%的电池黑粉、纯度大于99%的金属铜和纯度大于98%的金属铝。充分实现石墨、战略金属、晶硅电池片等高值组分高效回收。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勇平表示:“该项目突破传统工艺瓶颈,实现了退役组件的全量高值利用,填补了行业空白,并在多地示范应用,前景广阔。对推动新能源产业循环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该技术突破了传统处理能耗高、收率低、品质差等瓶颈,可在绝氧条件下高效、低能耗解离退役组件,高纯回收石墨、战略金属及晶硅电池片等,实现了退役组件全量高值利用。”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牛东晓认为,该成果已完成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展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事实上,全球光伏回收产业市场的前景广阔。
“光伏组件所含资源有很高回收价值。”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尚辉良说,若能全量回收,到2030年,我国可从退役光伏组件中得到145万吨碳钢、110万吨玻璃、54万吨塑料、26万吨铝、17万吨铜、5万吨硅和550吨银。
基于对于回收容量的预测,通过光伏组件回收技术可获取的原材料累计价值达76.83亿元,到2040年,累计可回收价值高达1100亿元。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2中国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以1.5兆瓦风机为例,该机组每千瓦用钢量为0.11吨,每千瓦用铜量2.9-3.52千克。按照目前国内废钢价格3000元/吨,废铜的回收价格60000元/吨计算,到2030年,累计可回收价值高达240亿元左右。
国际能源署预测数据显示:2030年,全球光伏组件回收将达800万吨左右,迎来回收大潮。据IRENA和IEA联合发布的报告预测:世界光伏组件报废量到2050年将达到7800万吨,约43亿块报废光伏组件需要处理。
目前,陆强团队设计的退役新能源组件热解系统已在浙江、江苏等地完成年处置量超万吨级的示范和应用验证,设备年稳定运行超300天,有机组分解率超过99%,金属等高价值资源回收率超过98%,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并已入选《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经济性与工程稳定性获验证,为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奠定基础。
来源:预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