碲化镉发电:BIPV的功能与美学共生
发布日期:2025/9/22
在 “双碳” 目标与绿色建筑理念深度融合的当下,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已从单纯的能源解决方案,升级为塑造建筑美学新范式的核心元素。BIPV技术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还能提升建筑的美学价值。本文将结合碲化镉发电玻璃的实际案例,探讨如何将BIPV技术与建筑美学相结合,打造既环保又时尚的建筑。
苹果飞船总部大楼
建筑美学作为衡量建筑价值的关键维度,不仅关乎视觉呈现的和谐性,更承载着地域文化、时代精神与人文关怀的表达。BIPV技术的应用不应仅仅局限于功能性,还应考虑其对建筑外观和整体设计感的影响。设计师需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通过颜色、纹理、形状和透明度的变化,使BIPV产品与建筑的整体风格和环境和谐统。碲化镉发电玻璃以其色彩均匀、均质透光、可灵活定制化等特点,打破了传统光伏组件与建筑形态 “割裂” 的困境,成为实现 BIPV 与建筑美学无缝融合的理想载体,为现代建筑设计开辟了 “功能与美学共生” 的新路径。
碲化镉发电玻璃在BIPV各种应用场景
1
从“附加”到“共生”
传统光伏建筑设计常陷入 “功能优先、美学让步” 的误区 —— 光伏组件被视为额外的能源设备,简单附着于建筑表皮,导致建筑形态生硬、色彩突兀,破坏了整体美学的连续性。
传统晶硅组件BIPV采光顶案例
而真正的无缝融合,需建立在“光伏即建材、能源即美学” 的核心逻辑之上:将 BIPV 产品视为建筑表皮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尺寸、色彩、纹理、透光率需与建筑的设计语言、空间功能、地域文脉深度匹配,实现 “发电功能” 与 “美学表达” 的双重价值统一。
碲化镉发电玻璃采光顶应用案例
2
设计灵活性,塑造 “可发电的建筑表皮”
1不透光立面幕墙
碲化镉发电玻璃通过 “定制化设计”,可将立面转化为 “可发电的美学界面”。对于现代简约风格建筑,可采用浅灰色、银白色发电玻璃,形成简洁、大气的立面韵律;
山东项目:白色碲化镉发电玻璃幕墙

合肥水泥厂项目:白色/蓝色碲化镉发电玻璃
对于地域文化特色建筑,可通过镀膜技术复刻传统建材的纹理(如砖纹、石纹),让光伏组件与地域文脉无缝衔接。
国家重点实验室碲化镉发电玻璃幕墙-仿木材、石材
国显科技大厦项目:拼接图案碲化镉发电玻璃
2透光玻璃幕墙 & 采光顶
建筑美学的核心是 “光影的艺术”,而碲化镉发电玻璃的均质透光性,为空间光影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室内空间中,高透光率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可作为天窗、隔断或幕墙使用,让自然光透过玻璃时形成 “柔和均匀” 的光影效果,并且与普通玻璃的 “直射光” 不同,发电玻璃的半导体层可过滤部分强光,避免眩光,同时在地面、墙面投射出淡淡的 “光伏纹理”,为室内空间增添细腻的视觉层次。
联投项目:40%碲化镉发电玻璃透光玻璃幕墙
华为直营店项目:彩色透光碲化镉发电玻璃幕墙
山西政府大楼屋顶:彩色透光碲化镉发电玻璃
上海顶科项目:50%碲化镉发电玻璃透光幕墙
3
结构与材料创新实现“美学与能效的双重优化”
新型的光伏玻璃和复合材料构件式设计,不仅可以提高能源效率,还可以增强建筑的外观吸引力。碲化镉发电玻璃通过 “一体化集成” 设计,与建筑结构深度融合。如碲化镉光伏瓦替代传统瓦片铺设,既保持了坡屋顶的经典形态,又避免了光伏组件 “凸起” 带来的视觉突兀。
成都公园城市教育实践基地:碲化镉光伏岩瓦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中心项目:碲化镉发电玻璃栏杆
国网项目:透光菱形碲化镉发电玻璃
4
建筑不同应用场景产品选型推荐
1建筑立面
根据建筑属性、外观设计、光影需求、保温隔热性能等需求,定制不同颜色、纹理、形状和透明度的发电玻璃,满足BIPV产品与建筑的整体风格和环境和谐统一。
建筑立面BIPV产品选型推荐
2建筑屋面
屋顶作为 BIPV 的重要应用场景,其设计需兼顾美学协调性与发电效率。传统光伏屋顶常采用 “平铺式” 安装,虽能保障发电效率,但易与建筑屋顶的坡度、形态产生冲突,破坏屋顶的整体美学。
而碲化镉发电玻璃可通过 “一体化集成” 设计,与屋顶结构深度融合:对于坡屋顶建筑,可将发电玻璃定制为与屋顶坡度一致的 “光伏瓦片”,替代传统瓦片铺设,既保持了坡屋顶的经典形态,又避免了光伏组件 “凸起” 带来的视觉突兀;
对于平屋顶建筑,可采用 “光伏采光顶” 设计,将发电玻璃与屋顶天窗、露台结合,形成 “屋顶花园 + 光伏发电” 的复合空间 —— 白天,发电玻璃为屋顶花园提供遮阳,同时实现发电;夜晚,玻璃表面的 LED 灯带可点亮,将屋顶转化为 “空中景观界面”,提升建筑的夜间美学价值。
建筑屋顶BIPV产品选型推荐
3步道场景
BIPV地砖和步道让城市地面变成了一个既实用又充满创意的绿色能源界面。它们悄然改变着我们与城市环境的互动方式,让可持续生活变得可触可感。
地面步道BIPV产品选型推荐
5总结
BIPV 与建筑美学的无缝融合,不仅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建筑设计理念的一次革新。碲化镉发电玻璃以其独特的性能优势,打破了 “能源与美学” 的壁垒,为现代建筑注入了 “绿色、轻盈、灵动” 的新基因。在未来的建筑实践中,唯有坚持 “功能与美学共生” 的设计逻辑,依托技术创新与跨学科协同,才能让 BIPV 真正成为塑造建筑美学的核心力量,推动建筑实现 “能源可持续、美学可感知、人文可共鸣” 的终极价值。
来源:BIPV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