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战略!人工智能驱动潮汐能革命
发布日期:2025/9/23

人工智能模型广泛普及,全球能源需求持续飙升,投资者正采取“全方位”能源生产战略。人工智能能耗日益增长推动天然气与煤炭产量增加,延缓化石燃料发电厂关停计划。但另一方面,科技行业能源足迹急速扩张也激励着新一轮清洁能源研发浪潮,推动增强型地热技术、核聚变发电与潮汐能等细分新兴领域取得突破。
地热与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能够持续稳定供能,在为人工智能提供可靠电力方面潜力巨大。与受气候影响时强时弱的太阳能和风能不同,这类能源具备恒定输出优势。业内人士指出,凭借这一特性,潮汐能(亦称波浪能)有望迎来大规模发展契机。
“波浪能是最稳定、间歇性最小的可再生能源。在合适的海域,它可以全天候不间断发电,”潮汐能初创公司Eco Wave位于斯德哥尔摩,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英娜·布拉弗曼(Inna Braverman)表示,“它可以成为太阳能和风能的稳定因子。太阳能虽好,但受夜间无光、云层遮挡等因素影响,会出现发电中断的情况;风力发电虽能持续数小时,但一旦风力停止,涡轮机便停止运转。”
Eco Wave公司刚于美国启动了首个波浪能发电项目。该漂浮式平台位于洛杉矶港,通过海水的自然起伏运动推动平台上下摆动。平台运动带动液压缸运作,从而驱动涡轮机旋转并产生清洁电力。
据《福布斯》报道,布拉弗曼对该试点项目的扩展规划雄心勃勃,其中包括“最终计划在港口8英里长的防波堤沿线建设60兆瓦商业级发电设施,可为约6万户家庭供电”。洛杉矶这一试点项目只是全球日益增长的海浪能发电模式之一,目前台湾、澳大利亚和葡萄牙等地也在积极探索相关应用。
今年早些时候,《福布斯》报道称:“凭借潜力,波浪能有望在支撑人工智能热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若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或将直接利用海洋丰富的清洁能源,为日益增长的需求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潮汐能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蕴含的发电潜力堪称惊人。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023年报告测算指出:“理论上,美国沿海波浪的年发电量预估高达2.64万亿千瓦时,相当于美国公用事业规模总发电量的63%左右。”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岸同样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开发潜力。数据显示,欧洲地区波浪能年发电潜力预计可达2,800太瓦时,约为2023年全球核电总产量的107.6%。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用于改进新兴的潮汐能技术。大语言模型不仅可能彻底改变能源产量,更将深刻变革能源生产方式。欧盟名为“ELEMENT”的项目正致力于将人工智能集成到潮汐涡轮机中,以实现更优化高效的运行。这有望降低潮汐能开发成本,对这种新兴能源形式而言,降低成本是其在高度竞争的全球能源市场立足的关键。ELEMENT项目宣称将通过行为建模与人工智能技术,以17%的突破性降本幅度改变潮汐能发展格局。
来源:能源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