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从屋顶到幕墙:万亿级别BIPV市场呼之欲出

发布日期:2025/9/26


      放眼未来,BIPV绝不仅仅是给建筑物“穿上一层”太阳能电池板那么简单。它是一种将发电功能与建筑材料完美融合的创新,是实现建筑“会呼吸、能发电”的终极梦想。行业乐观地预见,到2030年,全球将有超过3亿平方米的新增建筑系统整合BIPV,初步形成一个千亿级市场。而当我们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串联起整个产业链,一个万亿级别的巨大市场便呼之欲出。


     兴业证券的测算更令人心动:BIPV的装机总潜力高达1500~2000GW,这相当于7.5~10万亿元的庞大市场规模!


      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实际数据。2023年,中国BIPV新增装机量已达到3.8GW,同比增长62%。这其中,工商业建筑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而公共建筑领域更是增速迅猛。浙江、江苏、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更是率先出台了“新建公共建筑强制安装光伏”的政策,这无疑为BIPV市场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然而,尽管近年来BIPV行业发展势头迅猛,项目遍地开花,但要真正迈入“万亿俱乐部”,我们仍有一段路要走。那么,通往万亿级BIPV市场的钥匙究竟在哪儿?答案或许只有一个:当光伏发电建材产品能够真正、全面地替代传统建筑建材的那一刻。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极其宏大的目标。要实现它,绝非一日之功,也不是单靠光伏建材产品制造商一己之力就能完成。它需要光伏、建筑两大行业的深度融合,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力,更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共同推动。


     我们具体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才能让“光伏发电建材替代传统建材”这一终极目标加速实现呢?


     1 价值驱动经济、美观、耐用、安全,缺一不可!


     这是BIPV产品大规模应用的基础。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想让房子不仅能发电,还能像传统的砖瓦、玻璃一样,成为建筑的主体,那么它首先必须在“价值”上不输于甚至超越后者。


     近年来,无论是晶硅光伏建材,还是碲化镉光伏建材,都在飞速进步,并在越来越多的BIPV项目中崭露头角。尤其是碲化镉光伏建材,凭借其出色的安全性、高颜值、卓越的通透性、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以及灵活的定制化能力,赢得了业界的广泛好评。在光伏幕墙、光伏采光顶、光伏遮阳、光伏瓦等典型BIPV应用场景中,它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应用,证明了其作为建筑材料的强大潜力。



碲化镉光伏发电建材在BIPV项目中应用的实景图 ©龙焱能源


     2  标准化先行规模化推广的“加速器”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抛弃个性化。对于一些追求独特建筑风格的业主或设计师来说,定制化的光伏建材产品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但这往往伴随着更高的成本和技术复杂度。


     要实现BIPV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标准化产品必须成为行业的主流。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和项目的设计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大幅降低产品的应用难度,降低参与者的门槛,让更多开发商、建筑商、乃至普通消费者能够轻松拥抱BIPV。


     我们在这里也呼吁,主管部门应出台更多支持政策,鼓励光伏企业加大标准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投入。同时,也希望建筑行业能够积极响应,在项目设计和施工环节,最大化地采用标准化光伏产品。令人欣喜的是,行业中已经涌现出一些优秀的企业,它们正走在标准化的前列。以行业头部企业龙焱能源为例,他们推出的“燚瓦”(光伏瓦)和“燚彩”(彩色光伏产品)便是极具代表性的标准化光伏建材。它们不仅美观,发电效率高,更重要的是,它们真正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和项目标准化设计施工,极大地降低了项目的门槛。



正在安装的燚瓦项目 ©龙焱能源


      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产品和设计的标准化,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应用项目,都展现出了极佳的经济性。无论是采用“燚瓦”的屋顶光伏瓦项目,还是应用“燚彩”的立面光伏项目,其投资回报率已经达到了可以吸引第三方投资的水平。这清晰地指明了标准化光伏建材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据了解,这两款产品也已获得不少建筑业主和设计师的认可,并已成功应用于多个标杆性BIPV项目,还有更多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3 生态共建打造坚实的产业链与人才储备


     BIPV的推广,绝非孤军奋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成熟、协同的上下游生态链,并吸引更广泛的参与者共同推动。


     光伏建材产品制造商需要与玻璃厂商、建筑设计院/设计师、建筑总包单位、幕墙公司等深度融合,共同制定具有参考意义的设计安装图集和行业规范,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同时,一个强大的合作商体系或销售网络也至关重要,它能确保我们的产品能够触达到各种建筑应用场景和项目中。


     此外,人才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BIPV技术工程师需要同时具备光伏和建筑两大行业的专业知识背景,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目前行业普遍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课程、考核体系和实践机会。我们必须加大投入,培养出更多懂光伏、懂建筑的复合型人才。



    

     4  环境优化监管与教育并行,共创良好发展土壤


     最后,要让BIPV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为它创造一个更加公平、透明、有利的发展环境。


      我们需要建立全周期的市场监管机制,对BIPV项目实行“三同时”管理(同时设计、施工、验收),确保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同时,要加大对《GB55015-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在建筑行业和建筑设计院的推广力度,让从业人员充分了解相关的规范要求。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提升公众的认知度。通过媒体宣传、行业培训、社区推广等多种方式,普及绿色建筑和BIPV技术产品的知识,增强建筑设计师和公众对BIPV的接受度和喜爱度。



      总结来说,万亿级BIPV市场的实现,关键在于“光伏发电建材对传统建材的完全替代”。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


     不断提升光伏建材产品的综合价值,使其在经济性、美观度、耐用性和安全性上全面胜出。


     大力推广标准化产品和应用,降低门槛,实现规模化发展。


     构建紧密协同的产业链生态,整合各方资源,推动行业规范。


      加强市场监管与公众教育,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BIPV的万亿级梦想并非遥不可及,但需要行业清醒认识到:只有当光伏建材在功能、成本、审美上完全替代传统建材时,市场才会迎来爆发。这要求光伏企业摒弃“组件思维”,转向“建材思维”;建筑行业则需主动拥抱能源属性,将BIPV纳入设计底层逻辑。唯有双方协同破壁,才能让每一栋建筑真正成为“绿色电站”。


来源:BIPV在线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