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断代史”:2025新政下的BIPV黄金窗口
发布日期:2025/9/27

8月27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进入"新老划断"时代。这一政策不仅改变了分布式光伏的发展路径,更将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推向了行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为行业人士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政策"新老划断":从"能装就装"到"精准落地"
2025年光伏政策最显著的特征是"新老划断"。根据新规,4月30日前并网且装机规模小于20M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仍可维持全额上网模式;而4月30日后并网的项目则需依据规模分类管理:6MW以下户用分布式可全额上网,工商业分布式须执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6MW以上项目原则上应全部自发自用。
这一政策设计既保障了已备案项目的稳定收益,又引导新建项目向高质量、高效率方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分布式光伏项目必须在5月31日前并网才能享受更优惠的老政策,而5月31日后并网的项目则不再享受固定上网电价政策。这意味着,分布式光伏项目必须在政策窗口期内完成并网,才能最大化收益。
2025年光伏电价政策的最大变化是从"补贴驱动"转向"价值驱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光伏发电应全面纳入市场化交易体系,上网电价全部通过市场交易机制形成。
这一改革将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收益与市场价值直接挂钩,推动行业从"重建设"向"重运营"转变。电价市场化改革对BIPV形成双重影响:一方面,自用比例高的BIPV项目能够享受更高的电价(自用电价约0.56元/度,远高于上网电价0.45元/度);另一方面,余电上网部分需通过竞价形成机制电价,价格波动风险增加。因此,BIPV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提高自发自用比例,降低对电网的依赖。
BIPV的市场前景:从"概念"走向"主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各类房屋总建筑面积约800亿平方米,其中屋顶可作为分布式电站的可安装面积占一成多,即100亿平方米,按每平米可装150~200W光伏阵列组件计算,对应屋顶光伏装机潜力约为1500~2000GW。
《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这一政策将直接推动BIPV在公共建筑、工业厂房等场景的应用。
同时,BIPV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也迎来政策支持。山西省计划到2025年利用各类交通设施沿线、服务区等建设交通廊道分布式光伏项目,新增发电装机150万千瓦左右。

结语:把握政策窗口,抢占BIPV先机
2025年分布式光伏政策的调整,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从规模扩张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BIPV作为与建筑深度融合的创新领域,将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三重推动下迎来历史性拐点。
对行业人士而言,把握4月30日和6月1日两个关键时间节点,确保项目能够享受政策红利;了解各地对BIPV的补贴政策和要求,优化项目设计;参与BIPV标准制定,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BIPV已不再是"能装就装"的附加选项,而是建筑能源转型的必然选择。政策红利已至,市场空间已开,BIPV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来源:BIPV光电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