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刚需”!电信巨头加速储能布局
发布日期:2025/10/9
近日,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正式启动2025-2027全省储能系统施工总承包项目,总投资达1.26亿元,计划为湖南省14个地市及大型数据中心园区配套建设储能综合设施。
此次招标设置了极高准入门槛:投标人须同时具备通信工程EPC二级及以上、电力工程EPC三级及以上资质,并提供2021年以来单笔不低于500万元的储能或配电工程业绩。
更引人注目的是工期要求:单个通信局站储能系统须在3个月内完工,数据中心项目为6个月。
这一重磅招标不仅标志着这家通信巨头正式切入能源管理赛道,更折射出在AI算力爆发与“双碳”政策双重驱动下,数据中心储能正从传统的“备用电”角色,加速跃迁为支撑绿色算力的“能源核心枢纽”。
01AI算力引爆储能蓝海
当前,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训练,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推高智算中心(AIDC)的能耗水平,催生电信运营商、科技巨头等“用电大户”对大规模、高可靠性储能系统的迫切需求。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电力与算力协同发展蓝皮书》指出,到2030年,中国算力中心用电量预计将达3000亿至70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3%至5.3%。
与此同时,全球AI行业能耗正呈指数级增长——国际能源署(IEA)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警示称,到2026年,AI领域的电力消耗将至少达到2023年的10倍。
面对5G基站与数据中心不断攀升的电费成本及国家“双碳”政策的刚性约束,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正加速从“电力消费者”向“能源管理者”转型:
中国电信聚焦AI与储能融合,推出“翼安能”电信级安全储能系统,采用液体控温技术,并已在青海建成全国首个100%可溯源绿电数据中心;
中国移动2023年成立中移能源科技,推出浸没式UPS锂电等创新产品,构建“发-转-储-用”全链条能力;
中国联通则通过与天能集团等合作,探索“储能+智慧能源”“零碳园区”等新模式。
与此同时,科技巨头的储能布局同样迅猛。字节跳动单座超大型数据中心年耗电量超10亿千瓦时,相当于10万户家庭年用电量;阿里巴巴预计到2032年其全球数据中心总能耗将较2022年增长10倍。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纷纷加码储能投资:
亚马逊自2018年起在AWS数据中心部署储能,该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采购方之一,同时已投资超过100GW可再生能源项目,涵盖太阳能、风能及储能技术。
今年9月19日,字节跳动发布抖音集团数据中心200MWh以上锂电储能招标,要求建设“风光储”微电网,实现能源自主可控,并要求投标方具备30MWh以上储能项目经验且近三年无安全事故记录。
阿里巴巴2024年在张家口落地“200MW风电+160MWh储能”一体化项目,与明阳智能联手打造,总投资14亿元,计划将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较2022年提升10倍的同时,目标PUE降至1.1以下。
腾讯通过天津、怀来微电网项目智能调度参与电网调峰,怀来单项目年发电量达1400万度。据悉,腾讯数据中心新能源总装机量超66兆瓦,年发电量达7000万千瓦时,可满足2.5万个家庭一年用电需求。
中金数据乌兰察布低碳算力基地年供绿电8.48亿千瓦时,减碳48万吨,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评为“算力电力协同典型案例(2025年)”。
政策层面亦强力驱动变革。国家明确要求到2030年,国家算力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的绿电消费比例须超过80%。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储能”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
在此背景下,储能系统已不再是被动应急的“保险丝”,而是主动参与削峰填谷、提升绿电消纳、响应电网调度、降低PUE(电能使用效率)的“价值引擎”。
全球数据中心储能市场正迎来爆发拐点,预计新增装机将从2024年的16.5GWh飙升至2030年的262.5GWh;市场规模从157.5亿美元(1121.7亿人民币)增至2035年的453.2亿美元(3227.7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速超10%。
当前,高安全性和成熟度的锂电池正逐渐取代传统的铅酸蓄电池,成为数据中心备电的主流选择。市场格局亦日趋清晰:
第一梯队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代表,凭借全产业链整合与规模优势领跑。
垂直深耕者,如施耐德电气提供以锂电为核心的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双登集团、南都电源、海辰储能、德赛电池、LG Chem等则在通信备电、长时储能等细分领域构筑技术壁垒。
系统集成商如华为、阳光电源等以“光储充+AI算法”切入,强化智能运维与能源管理系统(EMS)能力。阳光电源已于今年成立AIDC事业部,计划2026年推出面向数据中心的专用储能产品,打造“光伏+储能+智能供电”一站式解决方案。
02安全警钟长鸣
就在中国电信推进储能部署之际,2025年9月26日,韩国大田市国家数据中心因UPS锂电池在搬运中爆燃,引发大火,火势持续近22小时,导致647个政府业务系统瘫痪,金融、政务、交通等民生服务大面积中断,韩国总统李在明因此出镜道歉。
▲图源:韩联社
截至9月29日,仅11%系统恢复,重建预计需四周。
初步调查显示,起火点位于数据中心5层7-1机房的UPS锂电池。这些由LG新能源生产的三元锂(NCM)电池在断电状态下仍发生爆燃,引发“热失控”现象。
一名工作人员在事故中面部与手臂被灼伤。消防部门投入170余名人员和63辆消防车,但因锂电池火灾特殊性,灭火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冷却设备和恒温恒湿系统在火灾中严重损毁。
这已是韩国三年内第三次重大数据中心火灾。调查指向同一症结:锂电池热失控风险、关键系统高度集中、冗余机制缺失、运维管理松懈。
类似事件2025年在全球此起彼伏,公开报道的数据中心火灾事故多达十余起,还发生在美国俄勒冈州马斯克旗下X公司数据中心(电池间起火)、巴西圣保罗Equinix机房(客户设备起火)等地。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锂电池热失控,正成为数据中心最大的“灰犀牛”。这些事故正不断为行业敲响警钟——安全不是成本,而是底线。有效防范需多管齐下:
严控电池全生命周期:优先选用热稳定性更高的磷酸铁锂(LFP),建立性能监测与强制退役机制;
强化物理隔离与防火设计:电池室、配电间应设为独立防火分区,配备极早期烟雾探测与专用气体灭火系统;
杜绝单点故障:核心供电、冷却、网络链路必须冗余部署;
规范高风险作业流程:如电池搬运、更换等,须制定专项安全预案并演练。
而中国电信本次在招标中强调独立履约能力、严苛业绩要求与资质门槛,正是对这一系统性风险的前瞻性回应。
随着AI算力指数级增长、绿电政策刚性约束、安全风险持续暴露,数据中心储能已从“可有可无”的辅助设施,升级为保障算力稳定、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商业增值的新型基础设施核心组件,甚至成为数字时代的“能源操作系统”。
业内资深人士分析称,未来,AIDC领域的储能玩家将加速分化:
安全能力薄弱、仅靠低价竞争立足的市场参与者将被淘汰;具备“电芯-系统-智能调度-电力交易”全栈能力的集成商将主导市场;运营商与互联网巨头将深度掌控能源话语权,甚至反向定义储能技术标准。
这场由算力驱动的能源革命,已然正在重塑数字新基建的底层逻辑——未来的数据中心,不仅是数据工厂,更将成为绿色能源调度中心。
来源:储能严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