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如东:央民企争相落子的“千亿绿城”

发布日期:2025/10/11


      近日,三峡(如东)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括海上风电相关装备销售、海上风电相关系统研发、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等,由三峡能源(600905)、远景能源有限公司、南通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其中,三峡能源(600905)作为绝对主导方,持股80%,远景能源有限公司和南通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各持股10%。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峡能源”)成立于1985年9月5日,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国有控股新能源发电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涵盖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及海上风电开发,2021年6月在沪市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0905),目前资产总额突破3700亿元。
实际上,在如东,三峡已深耕多年,其累计超过百亿元的投资,奠定了它在此地海上风电领域的根基。


     在既有庞大投资之上,这家风电巨头仍选择成立新公司,此举背后意图何在?本期通商荟带你了解。




重兵布局


      截至8月27日,亚洲首个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送出的海上风电项目——三峡江苏如东800兆瓦(H6、H10)海上风电项目,已平稳运行约1424天,累计输送清洁电能突破80亿千瓦时,总投资约143亿元。



      项目是三峡集团在江苏地区布局“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该集团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定不移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务实举措之一。


     据了解,该项目由三峡集团江苏分公司南通公司负责建设管理,是国内乃至亚洲首个采用柔直技术送出电力的海上风电项目,自2021年12月实现全容量并网投运以来,始终保持稳定运行状态。项目现场,200台4兆瓦风电机组迎风转动,2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与黄沙洋海上换流站、陆上绿谷换流站相互配合,构成了高效的电力输送体系。


     与此同时,项目核心技术的高国产化程度,也为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带来多重利好。张嘉惠表示,这不仅增强了产业自主可控能力,推动叶片材料、主控系统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升级,减少了对外部技术的依赖;还通过国产化部件的规模化应用降低了设备成本,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为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更带动了叶片制造、海缆铺设、施工运维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助力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三峡能源在江苏省2024年度海上风电项目竞争性配置中成功拿下如东H18#550MW海上风电项目开发权。项目具体投资总额尚未公布,但以其建设规模足以预见,这将是三峡能源在海上风电领域的一项重大战略布局,充分彰显了其打造标杆项目的决心与雄厚实力。


     当前,三峡集团江苏分公司南通公司正全力推进三峡江苏如东H18#55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的前期开发工作,朝着南通区域百万装机规模的目标稳步迈进。“下一步,我们会紧扣‘十五五’发展规划,结合公司战略布局与如东属地资源优势,精准把握国家海上风电政策导向与市场趋势,持续为‘双碳’目标下区域能源结构转型、绿色经济升级贡献力量。”相关负责人表示。



合纵连横


      持有10%股份的远景能源,是新公司发展的关键支持者与赋能方,同样的,其与如东关系匪浅——如东可以说是远景海上风电发展历程的见证者。


     远景能源,位于无锡江阴,创立于2007年,是全球知名的新能源公司,在所属的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据公开信息,当前,远景风机累计装机突破80GW,2024年订单量全球第一,装机量全球第二;远景储能2024年出货量在国内和全球市场均位列第三;此外,远景还在内蒙古赤峰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工程。


     一季度,总投资5.5亿元的如东远景海陆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开工,此时距离远景第一台海上风机在如东并网发电,已过去13年。13年间,远景风机正是从这片海域起步,迈向全国,走向世界,一步步确立行业领军地位。


      在此基础上,远景又不断延伸完善新能源产业链,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对远景而言,如东已不仅仅是产品市场所在,更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此次,三峡选择与远景能源携手,其核心动因在于看重后者在如东的深远布局、稳健的业绩增长以及行业领先的技术实力。


      三峡与远景能源在如东成立新公司(三峡(如东)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是典型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背后有清晰的战略逻辑和地方产业诉求,通过整合三峡能源的运营优势、远景能源的技术实力和南通能源的地方资源,打造 "研发 - 制造 - 运维" 一体化产业生态,推动如东地区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探索 "风电 +" 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



同频共振


      选择如东,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


      如东曾因偏居黄海之滨,处于“陆上交通末梢”和“能源体系末梢”——电压不足时,酒店热水甚至难以供应至楼上,干部为留住客商挑水救急。今天,这座昔日的“末梢之城”凭借向海图强的战略魄力,一跃成为长三角绿色能源枢纽与产业协同高地。



      若从空中俯瞰如东沿海,定能从星罗棋布的座座风机间,看到一条蔚为壮观的绵延产业带。


      全国首座海上升压站平台、全国首个单体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场、全国首个产业化应用的重力储能项目……2002年启动风电项目开发以来,如东一直走在风电产业试验示范最前沿,随着一个个示范性工程相继建成投产,如东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迈上快车道。


      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风能资源优势,如东海上风电产业在数年间从零开始、由弱变强,建成国家火炬海上风电特色产业基地,吸引了一大批包括主机、风叶制造、塔筒、单桩设备在内的海上风电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闻“风”而至,现已集聚链上企业70余家。


      4555平方公里海域,全年超3000小时可利用风力。正是如此优渥的自然条件,使众多风电企业得以在“追风”中大显身手。截至目前,如东风电装机容量562万千瓦,占全省规模的四分之一,其中海上风电占全省规模的四成以上,从海缆到运维的产业链条各环节全部配齐。风电集群优势形成后,又为当下储能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其他地区难以比肩的成熟场景。


     立足资源禀赋,推动产业与空间适配,如东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自身之于新能源发展的核心地位,打破了后发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传统逻辑。其“风光气氢储”全方位布局的实践经验,更为江苏沿海绿色转型展示着生动样板。


     因此,选择如东,就是紧跟国家海洋战略的步伐。三峡能源此番联手远景与南通能投,不仅是在扩大自身的商业版图,更是在积极参与和推动江苏省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的建设,以实际行动响应海洋经济开发的国家号召。这家新公司的成立,可谓在正确的时机、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联盟方式,落下的一步关键棋,其未来表现,无疑值得期待。


来源:如东发布、雷达财经、龙船风电网、如东县融媒体中心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