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算力+微电网+独立储能!AIDC储能“全速爆发”

发布日期:2025/10/19


       随着 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储能以 “全速爆发” 姿态闯入行业视野,包括高工产研、宁德时代招股书在内的权威来源均预测,这将是一条超 300GWh 的超级赛道


        行业普遍认为,AIDC 对储能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应急备用采用高倍率铅酸或锂离子电池,与UPS或HVDC配合,解决数据中心供电中断问题;BBU电池作为机柜内置的短时供电单元,主要应对电压波动等瞬时问题,目前以海外应用为主;而配置储能系统因能满足数据中心整体用电需求,已成为储能企业竞相布局的核心方向。


       当前,AIDC 对第一类传统备用电池的需求量增长已体现在部分企业业绩中;而行业内热议的重大机遇,正聚焦于第三类配置储能系统的火速增长 —— 这类需求结合具体场景可进一步细分为 “数据中心配储 ”“数据中心微电网 ”,以及独立储能供应数据中心的新兴模式。


        近期,行业也悄然涌现出新的发展苗头,例如韶关曲江马坝 208MW 独立储能电站等项目的落地,释放出关键信号:随着 “独立储能 + 算力” 模式的技术成熟与试点范围扩容,这一新兴模式或许将迎来爆发期。


01

当下:数据中心配储及微电网 “主导”


        在 AIDC 发展的现阶段,数据中心配储、数据中心微电网占据主导地位,本质是精准匹配了当期行业需求;而值得关注的是,数据中心配储、微电网的协同应用,正成为当前AIDC 场景的流行模式,进一步丰富了配储的价值维度。


        此时的算力设施普遍呈现 “规模小、分布散” 的特点,电力需求以 “基础保障” 为核心;同时,配储、微电网等的 “灵活适配性” ,完美贴合这一阶段数据中心 “电力稳定+ 减碳” 的双重发展诉求。


        当前 AIDC 多为单体负载 5MW 以下的中小型设施,如政务数据中心、企业私有云等,其算力需求集中在本地服务,对电力灵活性要求不高,但减碳压力已逐步显现。


        不接入电力交易系统的数据中心配置储能或者微电网可在快速完成部署,可使这类AIDC 的绿电使用率大幅提升,在不显著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实现碳减排,从效率、成本、低碳三方面完美契合 “低成本、快落地、低排放” 的需求,自然成为当前AIDC 的优选方案。


        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或将成为当下 “微电网 + 算力” 的标杆案例。


        这座海拔 2500 米、被雪山环抱的 “算力牧场”,是国家 “东数西算” 战略的重要节点,由青海联通与西宁开发区管委会联合打造,分四期建设并围绕三江源国家大数据中心展开,创新采用 “风光储充 + 算力中心” 协同调度管理模式,年均可为算力中心提供约 1000 万度安全稳定的零碳绿电,实现 100% 绿电消纳,预计到 2025 年底将达成 2 万架机架、20000P 算力的规模。


        据天合光能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示范园的绿电智算融合微电网项目,瞄准负荷侧场景,作为青海首例绿电驱动算力的示范项目,为联通园区和算力中心提供 100% 绿电的零碳方案。数据显示,该示范园年供应绿电 1000 万度,相当于减少 7090 吨二氧化碳排放,整体电费成本降低 20%。


        加之,在电力现货交易未普及、辅助服务市场空白的时期,独立储能的 “多元收益” 无从谈起;而 “数据中心配储或者微电网 ” 模式,除峰谷套利收益外,还可通过绿电补贴、碳交易等获取额外收益,进一步提升盈利稳定性。


        可以说,此类模式的广泛应用,既解决了 AIDC的电力保障问题,又提前布局了低碳能力,为 AIDC 储能的 “全面爆发” 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来:“算力+独立储能” ,
将快速爆发


        随着 AIDC规模化,大型算力枢纽、超算中心成为行业主流,“算力+独立储能 ” 模式,通过各自的技术优势与协同潜力,有望成为大型 AIDC 场景的核心解决方案。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算力核心枢纽的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其配套的韶关曲江马坝独立储能电站(208MW/416MWh)成功投运,这一项目实现了重要突破,成为“独立储能支撑大型 AIDC” 的规模化验证案例,为行业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样本。


        据了解,电站依托“储能+算力”协同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广东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提供稳定电力支持


        全国范围内,此类试点并非个例:甘肃庆阳等算力枢纽也已规划独立储能项目,推动 “独立储能 + 算力” 模式的试点范围持续扩大。


         值得一的是,7月15日,全国首个数据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供项目——内蒙古乌兰察布数据中心低碳算力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式投运。


        项目包含新建200MW风电、100MW光伏及配套集电线路,45MW/180MWh储能系统,一体化运营平台,以及1座220千伏升压站。该项目是内蒙古首个基于算力基地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项目投运后,年风光新能源发电量可达8.4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48万吨。


        该项目采用绿电直连省去中间环节,显著降低数据中心用能成本与碳排放强度,提升“西算”竞争力。


        从经济性测算来看,在广东、浙江等电力现货交易成熟的省份,“独立储能 + 算力” 的 “多元收益” 优势正逐步显现 —— 它既能通过峰谷价差套利获取基础收益,还能参与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相比仅靠峰谷套利的配储,收益渠道更丰富、盈利能力更强,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


       随着 AI 算力需求每 3-6 个月翻一番,未来 AIDC 将以单体负载 10MW 以上的大型算力枢纽为主,这类枢纽不仅对电力稳定性要求高,对绿电消纳率的要求更苛刻 。


        国家政策已明确 “枢纽类数据中心绿电使用率不低于 80%”,例如,在 “东数西算” 的西部算力枢纽,大型AIDC 可通过绿电直连获取 80% 以上的基础用电,再通过独立储能应对风光发电的间歇性与 AI 负荷的波动性,最终实现 “绿电消纳率超 90%+ 供电稳定性99.999%” 的双重目标。


         工信部等八部门明确提出 “支持储能与智算中心深度融合”“推动智算中心优先使用绿电”,多地政府更针对性地提供土地、税收优惠,甚至将其纳入重点项目清单,从政策与资源层面为模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从行业发展逻辑来看,后发的 “独立储能 + 算力” 模式优势十分强劲,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推进,现货交易、辅助服务市场、碳交易市场、绿电直连等将深度融合,独立储能的 “多元收益”,相比数据中心配储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从当前头部企业的动作来看,字节跳动、腾讯、阿里等均在规划超大规模储能”项目,且不再孤立布局,而是与源网荷储深度配合,构建一体化绿电网络,这一趋势或将进一步推动绿电直连、独立储能与算力的深度融合,加速 “ AIDC +  独立储能” 的全速爆发。


来源:高工储能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