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政策红利叠加,民企虚拟电厂黄金时代开启

发布日期:2025/10/21



      2025 年《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357 号)首次以国家级政策明确:“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投资虚拟电厂”,直指其“资金需求小、运营灵活”的适配优势。
这标志着虚拟电厂从“电网附属品”转向“市场化主体”,民企迎来政策红利集中释放期。


      一、补贴红利:从国家引导到地方真金白银


      明确“落实'两新'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虚拟电厂给予资金支持”,地方已率先出台量化标准:


     1. 国家层面:普惠性政策托底


     • 金融支持:鼓励低息贷款、绿色债券等工具,降低民企融资成本;


     • 奖励导向:对聚合调节能力突出的项目优先扶持,与 “2027 年全国调节能力达 2000 万千瓦” 目标挂钩。


      2. 地方细则:上海、山东成标杆


      上海 “阶梯式补贴”(2025 年《调节能力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 虚拟电厂平台按 50 元 / 千瓦・年奖励,单平台年最高 150 万元,连续补贴 3 年;


      ▶ V2G 调节能力额外奖励,2024 年底前改造智能充电桩可获专项补贴;


      ▶ 储能项目按放电量奖励 0.2-0.35 元 / 千瓦时,先进技术项目加补 40% 设备投资。


      山东“收益分成”实践:烟台某民企虚拟电厂 6 月收益 15 万元,60% 返还用户抵扣电费,企业留存 40% 仍实现盈利。


       注意:补贴呈递减趋势,上海2026 年起每年降 5%-10%,早入场企业享最大红利。


       二、市场准入:从 “地方试点” 到 “跨省突破”


      357 号文打破民企入场壁垒,明确其“按独立主体参与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两大机会浮现:


      1. 需求响应:补偿标准省级定,收益可预期


      • 定价机制:遵循 “谁服务、谁获利” 原则,补偿上限由各省自主确定。例如山东现货市场中,虚拟电厂通过调峰响应获得的收益已实现月均 10 万元以上;


      • 参与门槛:初期放宽要求,民企可聚合分布式光伏、充电桩等小规模资源入市,无需自建大型电站。


      2. 跨省交易:政策开闸,试点抢先机


     • 政策依据:国家明确 “虚拟电厂可跨节点聚合资源”,打破省内市场局限;


      • 试点方向:广东、山西等新能源富集省份正探索与负荷中心跨省交易,民企可依托技术优势成为跨省资源聚合商;


      • 电网支持:国家电网推动虚拟电厂常态化运营,为跨省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三、综合能源服务:多元收益的政策密码


      政策鼓励民企从 “单一调节” 转向 “综合服务”,节能与碳交易成核心突破口:


     1. 节能服务:政策强制催生刚需


      • 政策驱动:357 号文要求虚拟电厂提供“能源解决方案设计、节能服务”,工业企业节能改造需求激增;


      • 盈利模式:通过聚合用户负荷优化用能,节省电费的 20%-30% 可作为服务收益(参考上海工业用户案例);


      • 附加价值:为用户提供能效诊断报告,对接 “两新” 政策中的设备更新补贴,赚取服务费。


      2. 碳交易:政策打通价值闭环


      • 政策支撑:国家将虚拟电厂纳入“碳交易相关服务”主体,聚合的分布式光伏减排量可进入碳市场;


       • 实现路径:以上海为例,虚拟电厂运营商可协助用户核算碳减排量,通过碳交易所交易获利,同时享受地方碳减排补贴;


       • 潜力测算:若聚合 10 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年减排约 8 万吨 CO₂,按当前碳价 50 元 / 吨计算,年收益可达 400 万元。


      四、技术、协同与配套服务的政策加码


      1. 技术创新支持:政策倾斜降低研发门槛


      357 号文明确提出 “对虚拟电厂关键技术研发给予补贴”,地方已推出专项支持措施:


      • 深圳技术攻关基金:对民企研发的负荷预测算法、分布式资源聚合平台等技术,按研发投入的 30% 给予补贴,单个项目最高补助 500 万元;


      • 技术认证便利化:简化虚拟电厂技术产品认证流程,民企自主研发的终端设备可通过 “绿色通道” 快速入市,缩短商业化周期。


      案例参考:广州某民企凭借自主研发的 AI 调度系统,获地方技术补贴 120 万元,同时入选国家虚拟电厂技术推广目录,订单量同比增长 80%。


       2. 产业链协同机会:政策推动民企融入生态


       国家层面鼓励 “虚拟电厂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民企可依托细分优势参与合作:


      • 设备供应合作:江苏出台政策,支持民企为国企虚拟电厂项目提供智能电表、储能变流器等设备,纳入采购目录的企业可享受 5%-10% 的价格补贴;


      • 运营服务分包:山东、浙江等地推动 “国企牵头 + 民企参与” 模式,国企负责跨省交易资质申请,民企承接区域内用户负荷聚合运营,收益分成比例可达 3:7;


      • 产业园区联动:上海打造虚拟电厂产业园区,入驻民企可共享测试平台、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同时享受税收 “三免三减半” 优惠。


      3. 政策落地配套服务:降低民企操作成本


      为解决政策落地 “最后一公里” 问题,多地推出针对性服务:


      •“一站式” 申报窗口:上海、广东设立虚拟电厂政策申报平台,民企可在线完成补贴申请、市场准入备案等流程,办理时间从 30 个工作日缩短至 7 个;


      • 政策解读培训:国家能源局联合地方发改委定期开展民企专场培训,解读跨省交易规则、碳减排核算方法等关键内容,2025 年已覆盖全国 2000 余家民企;


      • 风险分担机制:北京试点 “虚拟电厂履约保险”,民企参与市场交易时,保费由地方财政补贴 50%,降低因负荷波动导致的违约风险。


 


      随着 357 号文落地及地方配套政策加码,虚拟电厂正从 “政策试点” 迈入 “盈利周期”。


      民企不仅能享受补贴、市场准入、综合服务三大核心红利,更可借助技术创新支持、产业链协同、政策配套服务的助力,进一步降低入场门槛与运营风险。


来源:储能和虚拟电厂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