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信用新规启幕:储能企业拿下零碳园区“通行证”

发布日期:2025/10/27


      在全球能源结构变革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同步开启了向着清洁、低碳方向转型的艰难跃迁,储能技术作为这场转型之路上的关键辅助,战略地位直线提升。


     然而在高歌猛进的同时市场乱象、信息不对称、项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蚁穴”也逐渐显现。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加快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直接给所有能源行业,规划了张以"信用"打底辐射全局的发展蓝图,这对于一骑绝尘突飞猛进的储能行业更是影响深远。



   《方案》明确,到2027年底,能源行业将建成一套更加完善的信用法规制度体系和标准规范,实现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质量的显著提升,并建立起高效运行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同时,信用服务市场将健康发展,全行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普遍增强,最终使信用成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有序竞争市场秩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对于储能行业而言,一个健全的信用体系首先意味着市场秩序的重塑与优化。过去部分无良企业为了抢项目,搞虚假宣传、低价中标后偷工减料,结果产品不达标、隐患一堆,既坑害用户、扰乱市场的同时还败坏了行业名声。


      而《方案》中所提出的健全信用体系就是用信用信息透明化和奖惩硬规则对上述乱象进行“对症治疗”。


     具体来说,当企业从投标到设备采购、建厂、运维的全流程信用都被记录成可追溯、能量化的"信用档案"时,守信的企业能拿到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政策红利,比如优先中标、融资便利;而失信的企业自然会面临准入门槛变高、监管更严的多方限制最终经历“大浪淘沙后”被市场淘汰。


     何况储能项目本身就带着"高投入、长周期、技术门槛高"的标签,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在掏钱前,除了判断技术靠不靠谱、能不能赚到钱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参与各方的信用情况,如施工是否规范、产品是否达标等,而完善的信用体系就能够把各环节的信用信息摊开来看,让金融机构能实现更加精准的风险评估,进一步的避免被信息差"割韭菜"。


     值得一提的是,在信用体系的框架内信用良好的企业便可拿到更多金融资源,诸如银行贷款更顺畅、股权融资更高效等,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企业项目落地和规模化发展的节奏就能远超同行。此外,信用体系建立和运转还能够把资本引向那些技术扎实、安全可靠、守合同的企业,避免盲目投资和资源浪费真正的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



(来源:国轩高科)


     最后是信用体系的完善还将成为推动储能行业深度参与降碳和零碳园区建设的重要助力。储能作为核心组件,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园区能否稳定运行。信用体系能够筛选出技术扎实、安全记录良好的企业,避免因质量问题引发事故。


      与此同时,信用体系还能够推动企业在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MRV)上更加规范,确保数据真实可信。这些可信数据能让园区拿到碳信用,参与碳交易,或满足绿色供应链要求,带来碳金融收益。


      更关键的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框架下,储能行业的竞争环境将变得更开放、更公平。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将彻底打破区域间的信息壁垒,优质企业就能轻松跨区域拓展业务,不用担心因为地域信息差被"卡脖子",而资源也能更高效地流向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进而实现"全国一盘棋"的优化配置。


     写在结尾


     当然,信用体系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储能行业适应新规注定要经历一段磨合期。企业得真金白银投入,搭建起完善的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从信息披露的每一笔数据都得经得起推敲,到主动参与第三方信用评价、建立信用修复流程,全流程都得“严丝合缝”。


     对中小企业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通过规范经营、履约守信来树立并维护良好信用,直接关系到它们的生死存亡。短期来看的确是不小的压力,但长期来看这种倒逼企业提升管理能力、规范经营行为,最终让整个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路径才切实符合“先苦后甜”的朴实价值规律。


     原文如下:




来源:储能网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