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跑到领跑:15家中企构网型技术拿下海外16单
发布日期:2025/11/8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演进,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加速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风光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1亿、18亿千瓦,占全球总装机的31%。
高比例且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的新能源并网并给电网稳定性运行带来巨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无论是传统的欧美市场还是新兴的中东、拉美、澳洲市场都将构网型储能作为解决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难题的核心技术。
构网型储能的崛起,是技术代际变革的必然结果,与传统跟网型储能“依赖电网、被动响应”的特性不同,构网型储能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电压源”属性实现自主控频调压,其黑启动、虚拟惯量支撑等核心功能,能将电网抗扰动能力提升60% 以上,有效弱电网区域新能源并网难题。
随着全球构网型储能需求持续放量,作为构网性储能技术的“后起之秀”,中国企业凭借独特技术优势与全链条服务能力,频频斩获订单。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阳光电源、华为、南瑞继保、天合储能、海辰储能、远景储能等15家企业斩获了海外市场16个订单,规模共计5.35GWh。
应用场景既有大电网、也有矿山、水泥厂等微电网,其中多个项目在当地具有开拓性意义。
10月29日,天合储能表示,将携手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商Atlas Renewable Energy在智利联合开发233MW/1003MWh构网型储能项目。
该项目紧随Atlas Renewable Energy近期4.75亿美元融资完成之后,建成后将成为智利首个GWh级构网型储能系统,助力提升智利国家电网的稳定性与韧性。
同日,南瑞继保与国际巨头Pacific Green重磅联手,双方首个合作项目将落地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规划建设容量为250MW/1000MWh的构网型储能电站,建成后有望成为维多利亚州支撑电网稳定性的标杆项目。
7月,远景能源与FERA Australia签署合作,未来双方将在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NEM)联合开发大型混合可再生能源项目,项目目标总装机容量为1GW风电及1.5GWh储能。
这一协议的正式签署,也标志着澳大利亚首个“风储联动”合作框架达成。
根据协议,双方首个项目将落地维多利亚州,采用远景智能风机、构网型储能系统及HPPC混合电站控制技术,构建一个接入电网的混合电站示范项目。这一项目不仅有助于提升澳大利亚电网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还将探索混合能源系统带来的多元价值模式。
6月,华为数字能源与SchneiTec合作建成柬埔寨首个储能电站。
作为当地的能源标杆企业,SchneiTec此前已成功开发柬埔寨最大规模光伏电站。此次建成的12MWh储能项目中,包含2MWh用于验证华为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技术在离网、弱电网等场景下对电网的稳定作用,实现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平滑输出,这标志着柬埔寨有史以来首个构网型储能项目落地。
5月底,由象屿新能源承运的首批构网型液冷储能柜在此顺利完成装船作业,启程驶向巴基斯坦卡,这批总容量达20.7MW/22.7MWh的储能装备,将落地巴基斯坦最大水泥制造企业,用于打造当地目前规模最大的构网型液冷工商业储能项目。
最具潜力的市场为何是澳大利亚?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最新报告,未来十年,全球需要在电池储能系统领域投入1.2万亿美元,才能支撑全球到2034年新增5900吉瓦“风光”发电装机容量并网。
其中,全球需新增约1400GW构网型储能,才能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安全并网。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支持构网型储能技术的政策措施,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项目发展阶段与需求迫切性不同,订单释放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值得关注的是澳大利亚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是构网型储能最具战略价值的市场之一。
资料显示,2024年该国构网型储能占比达23%,需求居全球前列,2025年以来,澳大利亚推动新南威尔士州新英格兰地区1.4GW/2.8GWh等多个大型构网型储能项目,该国还将构网型储能技术列入2026 财年国家电力市场优先行动事项,以此解决偏远地区电网稳定问题。
据统计,2025年1-9月,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储能市场那些的订单共计43.21GWh,占比20.13%,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储能订单第二大来源地。
另外,今年以来,中国企业拿下的全球16个构网型储能订单中,有远景能源、海辰储能、南瑞继保拿下的三个订单来自于澳洲市场,规模共计3GWh,占比过半。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9月,特斯拉能源亚太区区域总监 Josef Tadich 透露,到2026年底,特斯拉将在澳大利亚投入运营约 4.5GW/12GWh 的构网型储能系统(Grid-Forming BESS),并预计这一数字未来还将翻番。
为何澳洲构网型储能市场受到全球储能头部企业重视?原因有四:
首先,澳大利亚能源转型目标激进,承诺到2030年实现82%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渗透率,同时传统同步发电机组的逐步退役正对国家电力市场的电网稳定性构成严峻挑战,因此,该国也是构网型技术在大电网中难度最高的技术高地。
其次,该国电网结构特殊,单一主干网、分布式能源占比高,极度依赖储能来维持电网稳定性。
第三、政策与资金支持,联邦和各州政府推出数十亿澳元的储能激励与项目招标,推动大规模部署,该国最初12个已投运构网型储能项目,大部分获得了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署或州政府基金(如维多利亚州能源创新基金)的资金支持。
第四、全球示范效应澳洲已成为国际储能厂商验证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前沿试验场”,随着输电网络服务提供商日益认识到GFM储能的价值,它们开始通过电网支持合同直接采购由GFM储能提供的惯量、系统强度和电压支撑等服务。
这种“市场外”收入来源稳定且可预测,进一步增强了构网型项目的投资吸引力,目前,该国国家电力市场中已有多个项目签订了此类合同。
还有哪些市场具有潜力?
中国作为构网型储能装机领跑者,2023年开始,以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宁夏等地区为代表,我国构网型储能的应用逐渐铺开、拓展。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1-9月,中国构网型储能新增装机2.9GW/9GWh,市场占比超过10%,从容量规模看,今年前9月构网型储能新增装机已经超越了2024年全年8.9GWh的新增装机总量。
另外,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构网型储能累计投运已达6GW/19.1GWh。
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明确要求构网型储能渗透率目标为突破30%,并在西北等新能源装机集中区强制新建项目标配构网能力。
随着中国风光装机占比持续提高,未来构网型储能需求仍将激增。
中东地区,沙特构网型储能技术应用走在前列,该国“2030愿景”计划到2030年实现50%电力来自清洁能源,政府通过主权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推动大规模储能项目招标,如2024-2025年规划招标24GWh电池储能项目。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压力下,沙特电网面临高温、高负荷、峰谷差大的挑战,构网型储能作为提升电网稳定性的关键技术,成为政策重点支持方向。
近年来,沙特已落地多个标志性构网型储能项目,如NEOM 未来城项目追求 100% 绿电供应,且无主干网支撑,构网型储能被选为孤岛供电核心。
欧洲地区中,英德等主要市场可再生能源占比高,对天然气调峰依赖度大,目前,该地区能源企业正积极测试“构网型储能 + 海上风电” 的组合模式,以此减少对天然气调峰的依赖,缓解新能源并网给电网带来的稳定性压力。
另外,2025年西班牙大范围停电事件将引起欧洲各国对于支撑电网稳定性储能技术的重视。
新兴市场中,智利、巴西等国的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加速,但电网基础设施薄弱,断电事件频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带来的电力系统惯量下降、电压频率稳定性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该地区对先进构网型能力与本地化响应机制的需求日益迫切。
非洲地区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电力供应不稳定。随着这些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构网型储能可以提升当地电网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用电需求。
订单也反映出这一市场的潜力,今年以来,易事特、苏州钧灏、能建时代新能源均拿到了刚果(金)的构网型储能订单。
编后语: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频繁斩获构网型储能订单,展现了中国在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也为全球范围内解决高比例新能源区域的电网稳定问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商业化路径。
来源:储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