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破茧成蝶!独立储能从“黄金时代”走向未来

发布日期:2025/11/18


       在能源转型的滚滚洪流中,独立储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压舱石”与“新引擎”。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勾勒出这个新兴产业的“黄金时代”: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已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29%;而截至9月底,装机规模更是突破1亿千瓦,占据全球总量的40%以上,中国无疑已成为全球储能领域的领跑者。



      不仅国内市场风生水起,中国储能企业在海外也斩获颇丰,上半年新增海外订单高达163吉瓦时,同比增长246%,欧洲、东欧、印度等市场需求井喷,其中印度市场甚至实现了十倍的惊人增长。


      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的背后,独立储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项目废止、盈利困境、资金掣肘等挑战如影随形,提醒着我们,独立储能的“破茧成蝶”之路,仍需披荆斩棘。


      繁荣背后的隐忧:项目废止与盈利模式的“阿喀琉斯之踵”


       令人警醒的是,在独立储能装机规模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项目废止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据统计,今年1-8月全国废止储能项目高达128个,其中超过90%为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究其原因,盈利模式不明、收入不确定以及技术可行性存疑是主要症结。
      内蒙古500MW/3GWh电网侧储能项目因倒卖指标被收回的典型案例,更是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这不仅暴露出部分项目在合规性与可持续性方面存在的风险,也折射出独立储能项目在初期发展阶段所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



      独立储能的核心矛盾,最终聚焦于资金困境。资本金的稀缺与对债务融资的过度依赖,使得许多项目举步维艰。对于民营资本而言,若无产业链企业(如海博思创、明阳智能)或上市公司背景的加持,想要在独立储能领域分一杯羹,更是难上加难。如何破解盈利模式的“阿喀琉斯之踵”,成为独立储能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拨云见日:三大收益渠道与政策创新的“组合拳”


      尽管挑战重重,但独立储能的盈利模式并非无迹可寻。目前,主要有三大收益渠道为独立储能项目提供收入支撑:


       首先是电能量市场。通过现货市场中的峰谷价差套利,独立储能可以实现可观的收益。以内蒙古蒙西地区为例,其峰谷价差甚至超过1元/千瓦时,这意味着一个储能项目每年仅通过套利就能获得超过7000万元的收益。



      其次是容量补偿。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为独立储能提供容量补偿,以激励其发展。例如,广东的100元/千瓦含税政策,内蒙古0.35元/千瓦时放电量补偿(执行期10年,累计发放2亿元),以及甘肃的“火储同补”机制(330元/千瓦·年),都为独立储能项目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最后是辅助服务市场。独立储能凭借其快速响应的特性,在调频、调峰、黑启动等辅助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甘肃的调频年补偿高达1.2亿元,江苏射阳项目在调峰转换效率方面更是位居全省第一,这些都充分证明了辅助服务市场对独立储能的价值。


      在政策层面,创新也正不断涌现。动态调整机制、市场化竞价定价、区域协同与全国统一市场衔接等方向,都将为独立储能的盈利能力注入新的活力。


      资本逐鹿:国有、地方与民营的差异化策略


      在独立储能这片蓝海中,各类资本正展开一场激烈的逐鹿。


      国有资本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和战略眼光,聚焦优质项目,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等能源央企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不仅在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上投入巨大,更在推动行业标准和政策制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方国资则更多地侧重于“资本招商”,通过投资独立储能项目,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内蒙古能源集团8.4GWh项目、江门公用集团200MW/400MWh项目获得5060万元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便是地方国资积极参与独立储能建设的生动写照。



      民营资本在独立储能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产业链企业(如海博思创、明阳智能)是主力军。他们通过融资租赁(国银金租17亿元10年期融资)、ABS/类REITs等创新金融工具,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为项目的落地提供资金保障。


      退出机制的破冰:从方案论证到首例案例的期待


      对于任何投资而言,退出机制的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资本的流动性和项目的可持续性。目前,独立储能项目的退出路径主要包括对外转让、ABS/类REITs、产业基金、保险资金等。然而,这些退出方式大多仍处于方案论证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案例。


      业内普遍预计,首例独立储能项目的退出案例有望在2026年出现。届时,一个清晰、可行的退出机制将为独立储能市场注入强大的信心,推动资金的良性循环,解决开发商资本金占用问题,从而支撑更多新增投资的涌入。



      当然,退出机制的建立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项目合规性(如内蒙古倒卖指标案例的警示)、收益稳定性以及市场成熟度差异等。只有克服这些障碍,才能真正实现资本的顺畅流转。


      展望未来:技术创新与市场化改革的双轮驱动


      独立储能的未来,无疑将是技术创新与市场化改革双轮驱动的时代。


       在技术创新方面,长时储能技术(如盐穴压缩空气、液流电池)将成为突破口,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构网型储能技术将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韧性,而智能交易系统(如AI自动交易平台可提升收益15%-20%)则将进一步优化储能项目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在市场化改革方面,完善电力现货市场、容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三位一体”的交易体系,将推动独立储能深度参与电力市场,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政策层面,建立动态容量补偿机制、强化区域协同与全国统一市场衔接、优化融资环境与退出机制,都将为独立储能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结语:独立储能——能源转型的“压舱石”与“新引擎”


       独立储能,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推动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一环,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尽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迭代的加速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化,独立储能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商业机遇。


      从“黄金时代”的蓬勃发展,到“破茧成蝶”的蜕变之路,独立储能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着能源革命的崭新篇章。它不仅是电力系统的“压舱石”,更是推动未来能源格局变革的“新引擎”。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独立储能将以更加成熟、更加稳健的姿态,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磅礴力量。



来源:观储视角Max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