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能源新未来!AI重新定义全球电力“新地图”

发布日期:2025/11/20

  

   “算力即电力。” 这句曾在科技圈流传的预言,如今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变成现实。


     过去两年,我们讨论了太多关于大模型、GPU和参数量的故事。但在2025年的今天,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发布了一份题为《能源未来:电力——AI正在改变行业面貌》的重磅研报,将目光从硅谷的芯片转向了更底层的物理世界,电网、燃气轮机和核能。


     这份报告不仅是对电力行业的预测,更是一份关于AI时代物理基础设施重构的路线图。大摩在报告中直言:“全球电力世界正在以极其罕见的速度发生变革。”


     为什么说AI正在逼迫能源行业“二次创业”?这篇报告揭示了四个颠覆认知的预期差。


     01. 临界点


     过去二十年,发达国家的电力需求增长几乎停滞。但大摩指出,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历史性的“临界点”(Tipping Point)。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每年的电力需求将比现在增加超过1万亿度(kWh)。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相当于加拿大全国一年的用电量。而这其中,仅AI数据中心就将贡献约20%的增量。大摩的模型显示,2025年至2030年,全球电力需求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8%,这是过去十年增速的1.5倍,也是20年来最快的增长。


     并不是所有的度电都是生而平等的。AI对电力的渴望不仅在于“量”,更在于“质”——它需要的是全天候(24/7)、极度稳定、且随时可调用的电力。


     这种需求,正在重塑整个能源系统。


    02. 预期差一,电网才是最大的瓶颈


     当我们还在担心GPU缺货时,大摩的报告揭示了一个更严峻的现实:电网堵车了。报告用“Everywhere, All at Once”(瞬息全宇宙)来形容全球范围内的电网限制。过去几十年,全球在电网上的投资严重滞后,仅为发电端投资的一半。


     后果是什么?


   (1)变压器变成了“奢侈品”,电网设备的交付周期已经延长到3-5年,价格飙升。


   (2)有电送不出,在欧洲、加州和澳大利亚,因为电网拥堵,大量的风光新能源被迫“弃电”。


   (3)负电价频发,电力供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错配,导致负电价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结论很残酷,谁掌握了接入电网的“路权”,谁就掌握了AI时代的命门。


     03. 预期差二,科技巨头被迫“自立门户”


      这是报告中一个预测:消费者正在变身为生产者(自发自用)。


      由于电网连接可能需要等待数年(在某些地区甚至长达7-15年),急不可耐的科技巨头和数据中心运营商决定不再等待。他们开始在数据中心旁边直接建设发电设施,这被称为“表后发电”(Behind-the-meter)或“孤岛运行”。大摩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超过100GW的新增电力需求通过这种“自产自销”的模式解决。


     未来的数据中心,不仅是算力中心,更是一座座独立的超级发电站。它们配备燃气轮机、屋顶光伏和巨大的储能系统,不再单纯依赖公用电网。


     04. 预期差三,化石能源的“复辟”与互补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这听起来可能有些“政治不正确”,但大摩的报告很现实,纯靠风能和太阳能,无法满足AI对24/7稳定电力的需求。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提高,电网的不稳定性反而增加。为了维持系统的可靠性,天然气(Natural Gas)和核能(Nuclear)正在回归舞台中央。


     天然气被视为短期内解决AI电力短缺的最佳方案。燃气轮机的订单量正在创下十几年来的新高。


     核能正迎来50年未见的复兴。虽然建设周期长,但它是唯一能提供零碳、大规模基荷电力的解决方案。


    并不是“新能源替代旧能源”,而是“新能源与旧能源深度捆绑”。为了喂饱AI,人类需要一切可用的能源形式。


     05. 预期差四,电价逻辑的彻底改变


      如果你想优先获得电力,就得加钱。报告指出,电力市场正在从单一价格转向“分层定价”(Tiered Pricing)。对于那些对价格不敏感、但对速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的数据中心用户,电力公司开始收取高额溢价。


     在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数据中心的电费已经比普通工业用户高出了15%。而在美国,拥有现成电力接入许可的发电厂(即便是废旧的煤电厂),其估值逻辑也正在被彻底重写。


     写在最后,从美国溢出到亚洲


      这份长达100页的报告还提到了一个新的趋势“溢出效应”。
由于美国本土的电力和电网限制,大约10-15%的AI训练需求将被迫“外溢”到亚洲。马来西亚、日本、泰国等地的电力市场将因此变得紧缺,原本看似过剩的电力资产突然变成了香饽饽。


      这是一场能源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也是一次全球算力版图的物理重绘。


     当我们谈论AI时,我们在谈论算法、数据和芯片。但摩根士丹利告诉我们,如果不解决“插头插在哪里”的问题,这一切都可能只是空中楼阁。


     这不仅是能源行业的故事,这是未来十年的底层叙事。


来源:海外储能星球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