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热应用场景多元 市场广阔
发布日期:2019/7/23
在喧嚣的储能市场,储热玩家们偏居一隅,他们偶尔也会发出一些声音,但往往顷刻间便被电储能大军的喧闹声所淹没。
1储热玩家的孤独和焦虑
能源的利用形式包括电和热两种,储能也因之覆盖了储电和储热两大领域,但当下提及储能,绝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储电,能想到储热的人实属凤毛麟角。
每年,国内大大小小的储能会议不胜枚举,但几乎所有会议的议题都被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电化学储能技术为代表的储电话题所占领,鲜有的几个储热方向的议题,也时常因没有几个听众而被置于尴尬境地。
储热领域的代表性企业爱能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智勇曾在某次会议上调侃道,“每次参加储能的各种会议,我都有一丝孤单感,环顾四周,基本上都是做电化学储能的企业”。
曾志勇说出了几乎所有储热玩家同样的孤独。而除此之外,储能行业对储热的认知偏见亦非常明显。
“在储能行业,依然有人对储电技术和储热技术存在认知偏见,认为前者优于后者。”相变蓄热的代表性企业江苏启能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鈜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道。
“储热的声音太微弱了,在看起来非常火爆的储能市场,你几乎听不到储热的声音,更很难听到哪些政府领导和行业专家公开为储热发声,他们并不怎么关心储热。”
某不愿具名的电蓄热技术公司的总经理张某谈到这点,显得有些委屈和焦虑,“前几年我们也会去参加一些储能的会议,但这两年就不去了,去了很受冷落,没什么劲。”
2储热应用场景多元 市场广阔
“储热作为储能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低成本、寿命长、容量大、环保无污染等诸多优点,同电化学储能相比,热储能大规模应用的历史更长,范围也更广泛。储能行业不能仅关注于电化学储能,而应深挖各种储能方式的潜力,因地制宜发展储能,促进行业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王鈜说道。
王鈜所说的百花齐放今天依然未曾出现,但这并不是因为储热没有市场,相反,储热的市场空间理论上并不比储电小。在解决弃风弃光、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参与电网调峰等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综合能源服务等电储能的主战场,储热技术均有应用价值和市场空间。除此之外,储热技术在电供暖、电供热、工业余热回收等热能利用市场,拥有储电技术无法参与的应用场景。
储能行业专家、英国伯明翰大学储能研究中心主任丁玉龙此前也说道,“在我国每年消耗的约40亿吨标煤的能源中,超过50%被浪费掉了,其中大部分是以余热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所以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能源需求可以通过采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解决,储能特别是储热技术在未来节能增效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视。”
3孤独溯源:三个主要原因
一面是广阔而极具潜力的市场空间,另一面是几家孤独无助前行的储热企业,这看起来是极不符合逻辑的一种畸形搭配。
在储能的大市场中,储热玩家们被边缘化已成共识,而究其主要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储电行业企业数量众多,这其中主要是因为有一大部分储电企业脱胎于传统的电池产业,其中尤以锂电池厂商为代表,这些传统的新储能公司们实力雄厚,无论是资金实力、行业资源、还是企业领导人的社会和政府背景等等,都决定了他们可以牢牢掌控储能市场的话语权。而以相变储热为代表的储热公司们,基本都是新生企业,力量微薄,难以在储能市场产生导向性影响。
第二,电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更为成熟,其中尤以锂电池为例,其可以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多元的成熟市场,这决定了锂电池储能厂商的经济竞争力。而储热技术的应用场景虽然也足够多元,但当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基础市场支撑,无论是在供暖、工业蒸汽、余热回收等市场,都尚不足够成熟。市场的成熟度不高决定了储热的玩家群体发展太慢,直至今天,在蓄热市场掘金的企业数量仍然较为有限。
第三,电储能领域上至政府、专家,下至产业链企业,在各类协会、联盟、机构和行业巨头的推动下,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能够统一发声,表达行业诉求。而反观储热领域,圈子小,企业少,为储热发声的领导专家少,即便在这样一个初级阶段,储热行业的产业链从业者们也未能在行业内部形成充分的凝聚力,不能合力推动储热市场的发展,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储热领域缺失一个牵头的组织或机构,一个有政府和社会影响力的带头人。
这似乎是一个悖论,没有足够多的玩家进入储热领域,储热看似广阔的市场空间就难以得到充分激活和释放,而要吸引足够多的玩家进入,市场又必须被资本充分发掘到。这显然需要足够大的外部力量去推动,去激发这一市场,这些外部力量是什么?正是行业的呼声、舆论的引导、对政策层面的影响,对资本市场的渗透,而这些,也正是电储能具备而储热所缺失的。
来源:CHPLAZA清洁供热平台 作者:CHPLA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