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逐步升温 由单城市转为区域之间竞争
发布日期:2019/6/10
在2016年起,氢能产业再国内逐步升温,到现在,布局发展氢能产业的城市已由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据悉,国内已经形成华南、华东、华中、西南、东北、西北等6个主要氢能产业集群。随着布局氢能城市的增加,氢能产业已经由单点城市向区域发展的条件,但目前城市单打独斗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区域性发展仍有待推动。
而刚刚发布的长三角氢能走廊规划,正是迈向下一产业发展阶段的第一步。
01
氢能汽车运营范围过小
氢云链在对企业进行访问时谈到氢能源发展的问题,该企业一名负责人谈到:“氢能源现在没有什么突出的困难,因为处处都是困难。如果要选一个的话,我觉得是氢燃料电池汽车还太少,加氢站太少,运营的区域太小。”
尽管多地在进行氢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营,但普遍存在运营规模小、范围小的情况,各地区进行试运营的氢能源公交车往往只有数十辆甚至数辆,加氢站数量少成为主要原因。同时普遍存在一个地区仅有一个加氢站,不同地区暂时没有进行协调的原因,试运营的氢能汽车往往集中在某几条线路上,运行距离有限,而且运营路线还远离当地的加氢站。
这样一来,氢能源汽车运营可能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充分的暴露,氢气大范围的协调方式也难以得到验证。总的来看,目前的氢能源汽车运营普遍存在车队规模小,车辆行驶范围小,各城市乃至各单位间缺乏协作、单打独斗等问题,氢气的跨地域组织协调、氢能汽车跨地运营、加氢站高负荷运营等情况难以得到实践,问题也就难以暴露。
从公开信息看,目前国内较大运营车队包括上海500辆物流车,佛山300辆公交车,深圳600辆物流车等。但截止2018年底,上海在仅投入了168辆进行运营,佛山更是只投入了70辆。
造成这样的局面,不是加氢站不足的问题吗?
目前上海有4座加氢站投入使用,佛山、云浮也有5座,从数量上来看,足以承受区区数百辆试运营车辆,但为何只投入这么一些车辆运营呢?
这其中的原因包括:
(1)加氢站布置不合理,与实际运营路线不匹配;
(2)由于氢气价格等原因,各加氢站之间缺乏配合;
(3)氢气供应不足,协调困难;
(4)车辆运营情况不佳、刻意保持运营数量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02
长三角氢能走廊验证大范围氢能汽车运营问题
而在长三角区域,有多个著名氢能产业园区,氢能源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此次,长三角氢能走廊规划的意义重大,标志着国内氢能产业的发展到了一个新台阶,对氢能产业的理解到了一个新高度。
1、 扩大氢能汽车运营范围,密切各氢能城市间的合作
由于目前氢能汽车难以脱离当地加氢站,因此其运营半径往往只有数十公里,加氢站运营压力也仅在每日数十辆,氢气供应体系更是相对简单。在构建了长三角氢走廊之后,氢能汽车的运营半径将扩大10倍以上,对于车辆维修、站车协调、氢源调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氢气运输也提出了大范围、长距离等新挑战,有助于进行建立区域间氢能供应体系的实践,提高各地氢能产业的协作程度。对于技术方向的选择验证,特别是氢气运输技术方向,更是大有裨益。
2、明确加氢站是发展基础,理清发展思路
长三角氢能走廊规划明确地提出了加氢站-汽车-氢源体系-商业模式-政策法规的发展顺序,回答了“鸡与蛋”的问题:先大力推进基础建设,再加快汽车应用推广。单就8座高速公路的加氢站造价就达到2亿,大规模的基建投入代表着长三角地区发展氢能源产业的决心,也代表了对氢能产业未来的肯定。同时也显出长三角地区务实的发展态度:实践出真知,先通过大范围的运营实践,对氢能供应体系、商业模式进行了充分的问题查找和理论验证后,再推动标准法规体系的完善。凭借着氢能走廊,长三角相对国内其他氢能产业集群将产生一定程度的领先优势:由于运营规模扩大与发展思路的确立,长三角的技术验证与基建速度将领先于其他地区。
03
氢能产业竞争将进入集群竞争阶段
在可以预见,在长三角氢走廊规划的带动下,长三角的各氢能城市在产业上的协作会逐步加深,形成长三角氢能产业一体化的局面。单个城市发展无法与区域发展媲美,国内其他地域要与长三角在氢能领域进行竞争,必须同样走区域联盟合作的路线,才能在规模上达到与长三角相当的程度。首当其冲的就是珠三角。
氢云链了解到,作为氢能产业集群的珠三角,其实在产业建设上并不弱于长三角。
从加氢站分布就可以看出,广东氢能汽车运营业务集中在佛山/云浮一地。尽管佛山/云浮氢能产业发展走在全国最前列,但珠三角近乎只有这一根独苗,其他地区如茂名、东莞、惠州等尽管也有相关规划,但发展相对落后,而珠三角的核心双子星广深两市对于氢能的重视程度与布局也均不如上海。
正是珠三角与长三角在氢能布局上的差异性,决定了长三角更早地进入区域性发展阶段:
(1)由于发展氢能产业地区少,难以开展地区间的协作,氢能汽车只能围绕着当地的加氢站运营;
(2)由于核心城市缺乏主动性,氢能产业区域性协作也将缺少牵头人。若广州、深圳不提高对氢能产业的重视程度,珠三角地区将在氢能产业上丢掉佛山辛辛苦苦构建的先发优势,进而在于长三角的整体竞争中失去一条重要的产业赛道。
纵观全国,目前只有上海、山东、浙江、广东等寥寥数地推出省一级的氢能发展规划。浙江已经加入长三角区域性规划,山东已经组织过对全省氢源分布的调查活动,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协调进行氢能汽车运营的省份,但由于氢能产业基础尚处于建设初期,其全省规划停留在年初的宣传稿,正式版仍未发布,全省范围示范运营也自然难以启动。
结合珠三角、长三角、山东的情况,我们大致可以理出目前阶段开展大规模氢能汽车运营的一些基本条件:有多个地理位置接近的氢能城市,有强有力的组织核心和统一规划,且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因此长株潭、成都重庆可能并不容易形成区域合作,而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产业群、京津冀产业群可能将加快区域联合的速度。
国内的氢能产业竞赛已经由单个城市的竞争转为区域间的竞争,国内其他希望发展氢能产业的地区,应加快内部协调,加强沟通,扬长避短,才能跟上氢能产业这趟高速列车。
来源:氢云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