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能源之声!氢能、储能、地热能建立市场化交易机制
发布日期:2019/3/14
补短板是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新的一年,能源行业应重点补齐哪些发展短板?连日来,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围绕提升产业链水平、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壮大新动能等话题发出好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全国政协常委、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邹磊,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全国人大代表、远景能源CEO张雷,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李炜,全国人大代表,申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黄迪南,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科技质量与信息化部主任钱天林,全国人大代表、晋煤集团蓝焰煤层气公司执行董事田永东,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冀北唐山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副主任李征,全国人大代表、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二区注采211站职工吴娟。
创新机制加快培育能源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能源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在氢能、储能、地热能等新领域,如何开展各个技术环节涉及的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及制造工艺技术的研发?如何逐步建立产业研发和制造体系?如何建立市场化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
主持人
钱天林:建议将核能制氢与绿色冶金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能制氢具有不产生温室气体、以水为原料、高效率、大规模等优点,是未来氢气大规模供应的重要解决方案。我国已建成并运行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电站预计将于2020年建成投产,在高温气冷堆技术领域已居世界领先地位。当前发达国家已经在氢能生产与应用领域加快布局,我国需要积极配套政策,加大力度在核能制氢及氢能冶金领域进行战略性布局,以赢得未来氢能时代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南存辉:作为推动未来能源发展的前瞻性技术,储能产业在新能源并网、电动汽车、微电网、家庭储能系统、电网支撑服务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近年来,电化学储能在各类企业积极参与情况下得到快速发展,但大多为示范项目,难实现盈利。从长远来看,若无法实 现盈利,将很难持续发展。
建议加大用户侧建设分布式储能系统支持。研究制定用户侧接入储能的准入政策和技术标准,规范用户侧分布式电储能系统建设运行。鼓励售电公司和居民用户配置储能,提高分布式能源本地消纳比例、参与需求响应,降低用能成本。为微电网和离网地区配置储能提供政策支持及配套金融措施。鼓励通过配置多种储能提高微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建立储能等灵活性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鼓励储能直接参与市场交易,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盈利,激发市场活力。
吴娟:建议科学有序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突出示范引领,面向未来地热能发展需要,瞄准干热岩型地热能科技前沿,以青海共和盆地为试验区,实施战略科技攻坚,大力推进干热岩型地热能资源勘查开发的理论、技术、工程与装备研 发,力争早日实现干热岩型地热能资源勘查开发重大突破。建设以地热能为基础的梯级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特色示范区,为加快发展由清洁能源支撑的绿色产业体系提供示范。
建议中央和地方财政设立地热能资源调查和科技创新重大专项资金,加大对核心关键技术的投入力度。加强砂岩热储的经济回灌技术攻关,改进回灌井成井工艺,优化采灌井网系统布局;开展干热岩型等深部地热能勘查开发技术攻关,突破储层改造和高效换热关键技术;探索梯级综合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和商业模式,对发电、供热、制冷、现代农业、商业应用等相关核心技术进行攻关;研发可直接探测地下温度场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技术手段,实现地下温度场三维精细刻画;加强高温定向钻井技术和装备研发,突破耐高温低成本钻井关键技术瓶颈,实现核心装备升级。
以科技创新引领能源长远发展
科技创新在支撑高质量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源企业如何系统谋划科技创新长远布局,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如何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充分激发调动广大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主持人
舒印彪:能源发展要牢牢树立新发展理念,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上下功夫,要在创新上下功夫。目前我国新能源领域设备制造水平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在新能源与互联网融合方面仍存在差距,还需在提升科技水平,提高运维、勘测、工程建设效率上花大力气。
宁高宁:中国企业的发展不能再延续过去那种依靠资源主导、投资驱动的传统套路,不能再在简单重复、低技术含量、缺乏创新内涵的领域内扩张。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企业的大浪淘沙和兴衰起伏说明,企业所拥有的别人拿不走、学不会、真正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唯有科技创新能力。
田永东:建议加大煤层气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建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开发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通过列支科技专项资金、产业基金或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开发工艺探索,特别是对低产煤层气项目的开发工艺完善,以提高完善煤层气开发技术体系,促进煤层气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继续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有关科技计划,进一步加大对煤层气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的支持力度,开展煤层气基础调查评价,优选有利目标区。
李征:建议建立各级职工创新成果孵化基地,推动职工创新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这一全新目标的实现,需要不断创新信息通信技术。目前还存在因资金短缺造成职工创新成果不完善、估值不准确、直接收益不多、重复创新现象较多、创新资源浪费等情况。
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各级职工创新成果孵化平台,打破职工创新瓶颈。该平台主要提供工业设计、加工和制造等方面的支持,使职工创新成果的内在达到和科技创新项目同等的质量。
建议各级职工创新成果孵化平台资金由多方面筹措,可由政府财政支出、社会资助和企业支持等方面组成。针对具体创新成果可设定投资比例,收益按各方投资比例或者约定比例进行分配,成果主创人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参与收益分配。建立职工创新成果进入孵化平台准入机制。进入职工创新成果孵化平台的创新成果,需由专业团队进行评估,确保有推广应用价值。
推进能源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发展
主持人
2019年,我国将制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战略,加大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投资力度。如何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通创新链条,努力实现能源产业链、价值链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发展?
邹磊: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有所放缓、行业形势严峻、转型压力巨大,主要存在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尚待攻破、产业链各环节相互割裂、缺乏系统解决方案等问题。建议国家构建以装备制造企业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出台面向装备制造企业的针对性科技创新激励支持政策,为企业充分发挥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同时,引导、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整合相关资源,实现由单一装备制造向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的转变,增强国际竞争力,在装备制造业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张雷:稳投资要注重合理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下一步应强化投资政策的精准性,不搞全面的投资强刺激,而应聚焦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通过增加 新型供给来拉动消费需求。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将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必须进行超前布局。
创新新型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既要使项目有收益、能收益,也要确保项目建设风险可控。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政策协调,避免出现盲目建设,着力引入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李炜:建议以国家专业煤炭研究机构为主体,联合全国范围内的煤炭装备制造研发机构,组建强有力的研发体系,尽快推动实现煤炭清洁化、智能化开采和利用,加快智慧矿山建设。既能够减少社会企业无序开发带来的浪费,也有利于加快实现煤炭采掘业的转型升级,实 现绿色开采和清洁利用。
黄迪南:随着港口岸电建设的大力发展,岸电体制机制建设、区域统筹协同能力等众多问题不断凸显。建议打造港口岸电管理“智慧平台”,创新商业模式,对实现区域上下游互通互联,加快燃油替代。
港口岸电建设,应政策先行。应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来推动港口岸电建设的市场化。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港口岸电建设运营,创新港口商业模式的布局。加强港口岸电配套政策的扶持力度,放低市场准入门槛,同时以政策为导向,打造合作共赢的港口岸电商业模式,吸引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港口岸电建设。积极探索港口岸电建设的商业模式及规范化发展,对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支彤 张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