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以便民惠民为重点打造西安智慧城市
发布日期:2019/1/30
加快人才安居工程建设
“ 近年来,西安市各方面发展如火如荼,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全球秦商大会召开,一批重大投资建设项目落地……为大西安发展注入了无穷生机和活力。”在肯定西安发展成就的同时,省政协委员薛惊理表示,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总体布局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特别是人才安居问题,成为打造西安人才强市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结合东部沿海城市成功经验和西安城市自身优势,薛惊理建议,加快人才公寓和人才小区建设。他认为,西安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数量多、基础好,专业人才队伍聚集。适时建立专门为专业人才居住的人才公寓、人才小区,不仅有利于当下发展需要,更对区位人才聚集、区位产业融合以及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建设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他建议,加大招商引才力度,吸引陕西籍人才回流。通过放宽购房条件、提高招商引才服务水平、建立人才回流激励机制等措施,先解决人才住房问题,允许购房安家,再循序渐进吸引人才落户。加大保障性房源供应,扩大受惠人群,促进人口结构向更加科学合理方向持续调整和转变。要长远谋划,按照“房住不炒”的总方向为城市发展热“去温降火”,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为广大人才和广大市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创造条件,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智慧城市建设以便民惠民为重点
省政协委员田增辉表示,近年来,西安市抢抓发展机遇,智慧城市建设取得较为显著成效。然而,随着西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加快,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运行管理效率较低、信息资源开放与共享格局尚未形成、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有待创新等。
他建议,以便民惠民为重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让广大市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聚焦建设城管、交通、食药、应急、环保、能源、水务、国土、司法、教育、医疗、旅游、文博等领域,进一步推广网格化管理,积极构建适应特大型城市发展要求的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服务水平和应急能力。应建立综合协调各方业务内容并实现资源共享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导机制,统筹协调智慧城市建设,加大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力度。
同时,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研究制定符合西安实际的政策体系,完善、推广和落实智慧城市数据资源采集、发布、存储、共享、交换等机制。在遵从已有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按照补充性、衔接性和创新性原则,重点建立智慧城市公共平台规范、智慧城市数据资源建设规范、智慧城市接口规范等标准。
田增辉还建议,积极与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IT企业和大数据企业合作,通过组建智慧城市运营公司、研究院、投资基金等,稳步推进项目外包和政府购买服务,形成政府、企业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局面。
设立“硬科技博览园” 全面展示硬科技实力
省政协委员刘西艳说,近年来,西安大力引进人才和高科技企业,着力打造西安市“硬科技之都”的崭新形象。去年举办的无人机灯光秀表演轰动全国,刷爆朋友圈,让人印象深刻,就是一次对硬科技宣传造势的有益尝试。
“然而,‘硬科技之都’的宣传展示仅靠几次高科技表演显然还远远不够,更应有一个全面、立体展示西安硬科技实力的实体化场所。”刘西艳认为,非常有必要设立一个集中展示航天、航空、军工、电子、信息、新能源等硬科技成果的大型“硬科技博览园”,既可有诸如火箭、飞船、太空舱、返回舱、月球车、卫星、导弹、飞机、无人机、大炮、航母、军舰、特种机械设备等大型模型展示,也可有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专题展览,并可有各门类最新科研成果和光电技术的酷炫互动演示,从而打造一个全国独一无二、活灵活现、寓教于乐的硬科技科普、教育、实习、科研基地。
刘西艳认为,最为合适的选址应为位于西安市太白南路东侧、电子一路与电子二路之间的“电子广场”。因为电子广场周围云集了众多西安最具实力和代表性的航天、航空、兵工、电子、船舶重工、能源等科研院所及许多高校、高科技企业,在此设立硬科技博览园可更进一步发挥其优势,整合各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业的资源和最新研究成果,方便各单位就近展示其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果。
在刘西艳看来,博览园建成后,可与大雁塔、曲江景区形成遥相呼应的景观格局,有效优化城市热点的均衡布局。同时,这里交通十分便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建成后必然成为国内外科技爱好者追捧的一大亮点和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来源: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