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军民融合产业园该怎么建

发布日期:2018/11/30



       为推动“军转民”“民参军”,搭建军地成果转移转化的桥梁,近几年军民融合产业园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作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践行者,各地军民融合产业园在摸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汲取经验。军民融合产业园该怎么建?


       —— 案例分析 ——


       近日,在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九天微星刚刚在这里举办“一箭七星”出征仪式。这家创业公司是入驻园区的30多家企业之一。


      如今现代感十足的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前身其实是北京西郊汽配城。2015年,按照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相关要求,这里开始改造升级,军民融合成为其全新定位。


      从原来的800余家商户到现在的30多家驻园企业,从原来每天20000人到现在每天4000人的区域人流量,从原来每年5600万元左右到现在每年预计高于原来几倍的经济效益,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不但实现了提质增效,也在军民融合方面开展了自己的探索。


      背靠大海淀,入园要经二级筛选


       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军民融合工作组副组长申宏艳手机里至今留着一条“煽情”的短信:“转了一圈,我们还是决定把基地建在海淀。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短信的发件人是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基地党总支书记、董事长牟宏磊。让牟宏磊下定决心在海淀扎根的很大原因就是这里丰富的军地资源。这也是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发展的良好基础。


   “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所在的北京市海淀区部队单位齐聚,级别高,兵种全,是国防科技工业布局的重点区域。” 申宏艳说。
申宏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北京市海淀区聚集了一批全国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奠定了军民融合智力资源及成果相互转化的优势。另外,作为全国科技创新的发源地,海淀区拥有各类高科技企业1.2万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9000多家,占全国的十三分之一,军民融合相关企业占全国七分之一。


      申宏艳说,北京市海淀区取得保密资质的企业近500家,“军工三证”(曾经为“军工四证”)齐全的百余家,涵盖了航天、船舶、电子信息、兵器装备等重点科技产业领域。


      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是海淀区倾力打造,集军民创新成果展示、军地优秀资源聚集、军民先进技术转化及军地创新交流对接于一体的军民融合示范园,是海淀军民融合发展“一核三带多平台”战略布局核心区。


      2017年10月,第一家企业开始入驻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目前该产业园招商工作基本完成,已签约企业59家,30多家入驻。签约企业中,既有军工集团的下属企业,也有民参军企业,它们的业务涉及海军、陆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武警部队等军兵种。


       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总经理王子忠表示: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对入驻企业进行了严格的二级筛选。


       第一级筛选是要符合海淀区所确定的军民融合八大领域,其中包括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及核心传感器、无人系统、新材料、光电装备、高端海洋装备、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第二级筛选是通过海淀区经信办成立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


       不当“二房东”,为军民融合搭桥铺路


       曾经的北京西郊汽配城,主要运营模式就是收取租金和提供物业服务。然而,转型升级后的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不再满足于只当“二房东”,而是试图在军民融合领域搞出更大的名堂。


       为此,产业园提出了“融+”理念,就是以融合、包容的心态不断做加法,吸引一切有利于园区运营、有利于入园企业发展、有利于军民融合落地的元素聚集。


       王子忠介绍,为了给入园企业以及全区的军民融合相关企业提供开放的全方位服务,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搭建了两类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和军民融合专业服务平台。


       其中,综合服务平台包括知识产权平台、标准化平台、新媒体平台、孵化加速平台、金融平台、商务服务平台、线上培训平台;军民融合专业服务平台包括军地对接平台、军地成果转化平台、军工资质认证平台、军地信息大数据平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平台。


         为军民融合搭桥铺路是军民融合产业园最为核心的业务。


      以军地对接平台为基础,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与海军研究院以及海军相关部门举办了多次军地对接会,为军方采购牵线搭桥。
11月18日,第五期中关村科学城高端人才培训班刚刚在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结束,这次培训班邀请了军方8位专家进行授课。此前,园区还举办过中关村军民融合战略沙龙、军工资质认证和装备研发相关的大讲堂活动。


   “由于具有政府背景,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在与军方沟通、对接时比单个企业更加容易和便利。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王子忠说。


       —— 专家观点 ——


       找准定位,防止盲目跟风


       王子忠表示,在与驻园企业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企业除了需要了解军民融合相关政策、民参军资质、相关产业服务以外,更希望了解军方的需求。


       西安高新区军民融合局业务主管田丰介绍,由于西安地区军工基础比较好,西安高新区按照能力聚集,引领示范的原则,规划建设了军民融合产业园,首期定位在做检验检测和实验认证这一更为细分的领域。即便如此,在实践中也会遇到“军民融合到底该怎样做”的困惑。


       田丰表示:这几年各地纷纷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在探索的过程中,一方面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很容易把军民融合产业园搞成普通的产业园;另一方面,各地对军民融合产业园的认识也在加深。


    “要保持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健康规范有序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顾建一接受采访时说。


       顾建一介绍,目前国家正筹划布局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已推出青岛、海南,其他城市也在积极申报。


     “一些城市为了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同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自行设立了军民融合产业园区,这种积极性应当肯定,但要防止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现象。”顾建一说。


       顾建一建议,军民融合产业园首先要有自己的定位,比如侧重航天、航空、兵器、船舶等,应当鼓励发展海洋、太空、生物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形成一些特色优势。此外,要以军事需求为牵引,在发展模式和制度创新上下工夫,与军方形成采购关系,或者与军品生产形成配套关系,这样更为名副其实。


     “军民融合领域主要致力于能力提升,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园比普通产业园要求更高,一定要有足够的基础和自己的特色再建,否则最好围绕国家布局的示范区搞军民融合,避免重复建设。”田丰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顾建一认为,各地应当根据自身的特色优势,做好对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的统筹规划,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搭建供需对接服务平台,做好军事需求与产业园区建设的衔接工作,真正把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为构建一体化的战略体系和能力做出应有贡献。



来源:中国工业园网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