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亚:特高压电网是构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所在
发布日期:2018/10/10
10月5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在莫斯科动力学院大礼堂,向约600名俄罗斯师生作题为“能源创新之道:从特高压电网到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讲座。他指出,特高压电网是构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
刘振亚表示,特高压电网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1100千伏直流系统构成,能够实现数千公里、千万千瓦级电力输送和跨国跨洲电网互联,并且具有容量大、效率高、损耗低、占地省、安全性好等显著优势,全球各大清洁能源基地和用电地区都能置于特高压电网覆盖范围内。因此特高压电网在构筑全球能源互联网中起关键作用。
中国已全面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核心技术和全套装备制造能力,刘振亚介绍说,中国建设了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中国特高压技术已应用于巴西电网。特高压电网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为加快世界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成熟技术和成功经验。
刘振亚指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对100多个国家的经济社会、能源资源、电力供需等开展了研究,发布了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标准体系、非洲能源互联网规划等15项创新成果,实现了从“规划图”到“施工图”的突破。
“俄罗斯是实现欧-亚-美跨洲联网的战略通道,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中大有作为”,刘振亚说,俄参加构建能源互联网具备良好基础。仅该国水电可开发量就达到每年1.67万亿千瓦时,目前水电开发比例不到10%,而风电尚未形成规模开发,因此未来开发潜力巨大。
目前,东北亚能源发展面临3方面挑战:能源消费规模大、增速快;能源供给高度依赖域外进口;能源结构不合理,东北亚地区的化石能源消费量占其能源消费总量的90%。基于此,构建东北亚能源互联网,是实现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刘振亚提出,东北亚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不同流域水电之间、水电与风电之间、各国电力负荷之间,均呈现明显的季节互补性,亟待扩大跨国联网容量和电力贸易规模,实现清洁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构建东北亚能源互联网的总体思路,是形成区域内“西电东送、北电南供、多能互补”的能源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东北亚电力市场,加速区域一体化发展。俄罗斯是实现欧—亚—美跨洲联网的战略通道,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中将大有作为。
对此,莫斯科动力学院院长尼古拉·罗加廖夫表示,俄罗斯参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给俄带来诸多经济效益。中国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意义重大,将促使国际社会充分利用各种清洁能源。俄罗斯具有通过开发可再生能源获取风电、水电的巨大潜力,参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可减轻因开采化石能源给环境带来的负担,为子孙后代保护现有资源。俄罗斯与中国存在时差,两国经济结构各有特点,这些条件有助于双方在输电跨时区互济和更有效用电方面开展创新性合作。
来源:能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