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风电企业争相转身“向海”
发布日期:2018/9/29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18盐城绿色智慧能源会议”上获悉:2017年中国海上风电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增吊装容量达到320台风机机组,同比增长93%。截至2018年上半年,国内海上风电吊装容量年复合增长率接近64%,国家电投、三峡新能源、山东鲁能等国内风电名企,纷纷布局盐城,进军“海上”与陆上风电及光伏新增装机下滑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与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风电企业集体“出海”的原因,主要得益于《国家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该《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规模达1000万千瓦,并网容量达500万千瓦以上。这必将有力带动我国海上风电设计研发、装备制造、建设安装、运维管理等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特别对江苏盐城致力于打造全国唯一“国家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铺就了向海经济新底色。
“海上风电”这边独好
鳞次栉比的塔筒上方,分别顶着3支巨大的弧形白色叶片,矗立在南黄海汹涌的波涛中,在电机的带动下,叶片缓缓转动……9月初,国家电投江苏滨海北区二期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现场,100台4兆瓦风机正式投入“工作”。
国家电投滨海海上风电项目,仅仅是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100台风机运转产生的电能,将通过16回35千伏集电线路接入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再通过220千伏海缆送到陆上集控中心,与一期1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产生的电能一同并入国家电网。”国家电投江苏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瑞军告诉记者,截至8月底,两期海上风电项目累计发电量共47721.23万千瓦时,项目可利用率分别达到96.8%和92.5%。
“自2005年东台国华第一个风电场特许权招标项目落地,盐城市陆上风电产业发展序幕开启。截至目前,全市陆上风电累计并网309万千瓦,年发电量达68亿千瓦时。2015年开始,盐城市将风电开发重点由陆上转向海上,海上风电开发步伐不断加快,成为独特一景。”江苏省盐城市发改委能源处处长丛洪深说。
盐城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也吸引了一大批配套企业的跟进,如上纬风电树脂项目于去年5月份正式投产,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风电树脂及乙烯基酯生产基地;中材风电叶片项目新增6套叶片生产模具,建成国内一流的无尘叶片处理车间;投资20亿元的远景智能风电项目加快建设,2017年底第一台风机下线。此外,美国、德国、丹麦等国际风机配套附件等项目也相继“落户”盐城。
盐城市海岸线长度占全省的61%,是江苏省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沿海及近海70米高度风速超过7米/秒,有不可多得的风能资源。这些因素正是吸引全国乃至全球风电行业瞩目盐城的根本原因。
历经“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到高、从内到外”等发展阶段后,盐城市海上风电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目前,该市共建成海上风电项目6个,总装机容量111.25万千瓦,核准在建5个,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预计到今年底,该市海上风电规模将达到150万千瓦,居全国所有城市首位。
创新技术拓展规模
走进新时代的盐城,对开发黄海有了更为生态、更为智慧的开放思路——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早在2005年,盐城就在陆上风电开发上走出了“先手棋”。自2015年起,盐城又将风电开发重点由陆上转向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吸引了国内众多风电巨头“闻风而动”, 国家电投等一大批央企和国有企业纷纷参与开发建设,加快在盐城海上风电项目布局。
出于对海上风电开发高风险和高成本因素的考量,加之海上风电技术、产业链尚未发展成熟,盐城市委、市政府给出这样一条发展路径:将海上风电设备组装和关键设备制造结合起来,重点突破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努力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完整风电产业链条;将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与风电核心技术研发结合起来,支持龙头企业瞄准国际海上风电先进技术水平,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提升风电企业核心竞争力;将国内市场需求与国外市场需求结合起来,重点开拓国际市场,助推企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国家电投集团先是用7个月建成投产了滨海北区1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后又历时1年4个月,建成投产了滨海北区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10万千瓦项目拥有多个‘首创’,如首创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动力响应及疲劳寿命分析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首创海上风电基础沉桩高精度实时测量技术,破解了单桩垂直度控制在3‰以内的世界性难题;首创海上风电分体安装技术,突破了海上风电吊装技术瓶颈等。”国家电投江苏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瑞军说。
三峡新能源江浙公司在响水投资32.8亿元,建设2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2016年10月,项目主体工程全部风机并网发电。“这个项目应用了许多新技术,推进了关键设备国产化,尤其是海上风机,在国内首家运用金风3.0海上机型,不仅在行业内引领示范,更在国际上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盐城响水长江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人许新鑫说。
盐城东台潮间带风电场20万千瓦风电特许权项目由山东鲁能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我国目前海况最复杂、单位容量最大、距陆地最远、建有国内电压等级最高海上升压站的海上风电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从小规模试验示范向规模化发展迈进。项目建成后,年可发电5.3亿度。”丛洪深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电网工程专家李立浧表示:“盐城发展海上风电起步早,从过去的集中式向分布式、小型化向大型化风机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竞价时代谁主沉浮
今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该通知要求,2018年“未确定投资主体的海上风电项目应全部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和确定上网电价”,2019年“海上风电项目应全部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和确定上网电价。”
在“2018盐城绿色智慧能源会议”海上风电发展与产业链分会场圆桌对话中,有关专家和企业家分析,目前竞价政策对海上风电影响较小,但也不容小觑。“海上风电进入竞价时代,对中国海上风电走向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保证足够发电小时是应对海上风电电价最抗跌的因素。”远景能源海上产品线总经理谢德奎说。
以江苏沿海为例,据江苏省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江苏全省海上风电已经核准554万千瓦,并网212万千瓦,占全国的70%,并网规模遥遥领先全国。近海海上风电项目成本已下降至1.3万~1.4万元/千瓦。而在有些海域,投资成本约为1.8万~2.2万元/千瓦。
原国电集团副总经理谢长军认为,“竞价要根据成本下降情况适度调整,可以综合考虑陆地风电情况和资源情况,制定不同地区海上风电电价。”
中国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信息中心艾琳博士表示,从全球来说,海上风电正在经历快速发展阶段,以英国、德国为代表的国家都在积极布局海上风电项目,预测2016年~2020年全球海上风电的增长率会达到32%。从发展趋势来看,竞价上网模式已成为全球海上风电发展新趋势,促进了发电成本快速下降,以丹麦、英国、美国为代表的风电大国,电价屡创新低,1度电仅有6美分~7美分。
“回到中国,海上风电自2014年制定电价政策以来一直没有调整过。随着新能源新一轮电0价下调,海上风电已经超越光伏,但海上风电的补贴平均在每度电0.44元左右,相当于陆上风电的三倍。也就是说,海上风电项目目前有一半以上的收益,是需要通过补贴获取。这种哺乳式的国家补贴机制究竟能持续多久?我们建议海上风电企业,必须注重技术提升,努力降低成本,这是未来发展的重点。”艾琳博士认为,由于各省能源主管部门对海上风电具有管理权,其中又以电价作为重要条件,这就标志着海上风电产业,目前已经进入到通过市场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新阶段。
来源:中国海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