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看!瞭望“十四五”
发布日期:2020/6/18
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登顶,从8300米到8700米用时5个小时,而最后的100余米,却耗时4个多小时。环境、气候这些登顶过程中看似偶发的制约因素,却揭示着事物渐进过程中最浅显的规律——越往后,往往越难推进。对于电力工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复杂人造系统而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难度亦然。
过去的五年,是蛰伏于能源转型、电力市场化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重变革下,电力行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五年;同样,也是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业界预期与现实反差明显、市场化改革阻力与困难交织的五年。
即将逐步丧失价格优势和地位优势的煤电,在系统性风险凸显的当下,如何在区域性产能过剩、环境约束趋紧、新能源规模替代的严峻环境下,承接新的能源安全发展观中“清洁高效利用”里“备用”与“调节”的命题?这一围绕着避免高碳路径锁定效应中煤电在功能与规模的定性与定量问题,从“十三五”延续至今,也将注脚“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涵。
提前1年实现“十三五”规划中“利用率95%以上”的新能源产业,能否在补贴加速退坡的政策指引下继续保持高昂的发展热情,尽快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切换,以实现产业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共生共赢?显然,新能源产业正在跳脱“十三五”时期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间的矛盾,跃升成为“十四五”时期以社会总成本最低为边界条件下更大范围消纳的内生诉求与科技创新、装备制造的发展源动力。
五大综合能源基地,湾区经济、飞地经济、都市经济圈等区域协同发展战略逐步确立——当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围绕区域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大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初衷,正在与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带来的东西部能量流回转发生碰撞;加之逐步缩小的地区间经济与电力发展差距,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阶段,资源的配置效率是否能在“政府+市场”的综合调控手段中得以更大激发,进而细化出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符合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集中与分散并行”的发展路径?显然,这既取决于市场对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也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
被排除于输配电价成本监审的储能产业,在尚未成熟的电力市场和工商业电价逐步下调等外界制约因素影响下,何时能在普遍悲观的业界情绪下收获“先进电力系统关键技术”应该体现的应用价值和收益水平?同样,作为“第五能源”的需求响应和多见于纸面的综合能源,在产业格局逐步分化和激励措施乏善可陈的市场环境下,用户侧资源“富矿”将如何从规划层面落脚于生产生活的每一个场景,真正实现业界普遍期盼的“源网荷储深度互动”对系统效率提升的贡献?
不难想见,“十三五”的遗留仍旧是“十四五”的契机,只不过,眼前的挑战更甚。
当我国电力工业的历史使命从“用电需求与落后电力生产之间的矛盾”向“多元化用电需要和电力工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切换时,突发的新冠疫情和动荡的国际局势却搅动着世界能源版图和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国内经济结构和国际能源局势的变化将以何种形式反馈到能源电力的变革之上,能源电力系统又将如何反哺和捍卫国家经济与能源安全,此时,“十四五”时间窗口的意义非比寻常。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未来的五年,还是更长远的下一个“一百年”,“绿色可持续”仍然是电力高质量发展的总基调。保障能源可持续供应、保障碳减排下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在资金密集产业中保持一种更早突破发展路径依赖的倾向性总体有利,将有助于及早锁定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长远格局,但其不仅仰仗于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系统运行范式和形态的重塑,更仰仗于能源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征程。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火电灵活性改造、电网信息智能化手段的应用、市场化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等关键要素的协同,加之储能、需求侧资源,以及数字化技术创新等新兴要素的加持,电力系统的投资、运行效率,单位能耗和绿色发展水平,将在上游清洁利用、中游供需衔接互动,下游多能互补中实现系统化、智能化和协同化的全要素同频共振。其中需求侧的积极变革、能源利用效率对于供给经济性提升的意义,于宏观层面的能源消费革命,于微观层面每一社会单元的生产生活,在疫后和更长远时期提振社会经济的意义更为突出。
科学规划可能产生的红利往往优先于市场优化所带来的红利,与此同时,顶层设计的背后也透露和刻画出对体制机制革新的诉求与希冀。“十四五”规划起笔于“保供应”与“促发展”两个命题,落笔于“处变不惊、日新月异”的电力工业发展新使命,这既需要遵循以安全为首要命题下清洁与经济的双重约束,同时还要直面解决“不平衡不充分”过程中处理政府与市场、绿色与市场关系中“大象跳舞”级别的难度。
“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找动态平衡”的中央经济会议精神为“十四五”电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法论,规划如何从数量平衡向机制平衡转变;如何由关注项目向关注政策转变;如何由协调利益向协调部门关系转变?从现实意义来说,改革规划本身,就是市场经济有别于计划经济时代,对于“约束性”指标设定需求的明显不同。
为了在细节与实践层面充分发挥好面向长远的战略“窗口期”过渡作用,在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十四五”能源发展时期及早打通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本刊特邀中电联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特约撰稿人谷峰等多位业内知名专家,着眼系统性突出矛盾,侧重“十四五”时期供给侧与消费侧的关键问题,对我国电力工业中长期发展路线进行深度探讨。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