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配网的“微电网” 分散式风电也适用
发布日期:2018/2/28
时至今日,人们还能清晰地记得去年10月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做的那场神奇的展示:一声令下,园区里的32台新能源电动车同时放电,400千瓦的电能瞬间汇入园区电网。这是特锐德打造的“汽车充电网”与“新能源微网”双向融合系统,运行四个多月,该系统使特锐德园区用电成本下降30%,它所实现的“能量双向流动”,将开启一个能源新时代。
实际上,这个“微电网”并不仅仅是让汽车实现充放电那么简单。它创新性地实现了双向配网、分布式光伏风电、智慧储能、电动汽车充放电、电热转换等多能源交互管理,是具备能量路由、交直柔混网、并离网切换、供需侧管控、电网友好交互、全景信息融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能量魔方”,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网自治运行。该系统将原先各个电力系统冗余的功能合并之后,设备投资下降30%,用户用电成本也将下降30%。
打造“微电网”,让能源也学会思考
在特锐德园区内,有一套集变电、配电、光伏发电、汽车充放电、储能于一身的“多能魔方”,它既能通过光伏发电或国家电网给汽车充电,也能让汽车放电供园区使用。这种“反其道行之”的探索,来源于特锐德对未来能源的思考。
特锐德副总裁周君告诉记者,公司一直站在未来能源革命的角度,尤其是如何应对新能源时代的到来而思考。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第一,可再生能源将占较大比例,特别是分布式光能和风能,到2030年占比不会低于50%。第二,能源实现友好化供需互动,呈现智能、开放、友好、全景透明的电网形态。第三,电动汽车将得到大力推广,按照我国的发展计划,到2030年电动汽车预计将不低于8000万辆,电动汽车将融入电网。第四,储能的发展将对未来电网起到极大促进作用,电网将更加柔性坚强。第五,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将在能源领域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周君解释说,目前新能源领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弃风、弃光”现象,即因为消纳能力不足、外送能力有限,造成了投入和能源极大的浪费。
特锐德敏锐地察觉,未来储能必然与大电网进行融合,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能源将学会思考,能源输送将变得灵活,未来的用电方案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基于此,特锐德决定,先在电动汽车身上“试招”,让电动汽车和多能箱变成为储能和调能的重要载体,实现用户侧就地消纳多种能源,打造一个自循环的“微电网”。
每辆车都是储能工具,自动实现“削峰填谷”
“选择电动车,是因为它将成为供电领域负荷增量最大的推动者。”据周君介绍,电动汽车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电动汽车的总量不到200万辆,尚且看不出“威力”,但是当电动汽车突破5000万辆、8000万辆甚至增至1亿辆的时候,电动汽车每天的充放电量将达到30亿度,电动汽车的用电量将超过终端居民消费负荷的50%以上,能源结构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对国家电网的“分配”也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为了保证合理有序充电,我们的设计理念是:把每辆电动汽车变成一个储能工具。”周君说。据了解,按照目前的设计,每辆电动汽车充一次电大约可以跑200公里。但是据大数据统计,北京人平均每天行驶60—70公里,上海人平均每天行驶35公里,青岛人平均每天行驶不到30公里,有大量的汽车电量是“富余”的。特锐德在设计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同时,也做好了放电的铺垫,同样一根电缆背后连接的控制系统支持充放双向变换,电动车可以在夜间能源充足、电价最低的时候进行充电,在白天园区停放闲置又是用电高峰阶段时进行放电,既让用户赚了差价,也有效实现了能源的再分配,弥补了电能峰谷的差距,更降低了园区的用电成本。
创新运营模式,新能源微网成为智能电网的“有机细胞”
在特锐德有一句名言:不是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而是我们创新什么市场就需要什么。于是,特锐德2014年发布首个颠覆传统的“汽车群充电系统”;2015年发布“CMS主动柔性智能充电”系统;2016年发布“充电网、车联网、能源网”三网融合大数据云平台;2017年,“汽车充电网”与“新能源微网”双向融合系统上线。
目前,全国多个产业园区、特色小镇、高校、政府新区等都在积极与特锐德接洽当中,有更多的项目纷纷落地投建,将有更多的园区、业主享受新能源的一份红利与价值。未来,新能源微电网将成为智能电网组成的“有机细胞”,将引领未来新能源的一场革命。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