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行动!中巴携手破解34%间歇能源困局
发布日期:2025/11/6
2025年10月24日,巴西矿业和能源部部长亚历山大·西尔维拉率团访华期间,与比亚迪、宁德时代、远景能源、阳光电源等中国储能头部企业展开双边会谈,聚焦电池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合作。
这一动作背后,是巴西储能市场正经历的深刻变革——作为全球水电大国,巴西正通过政策破冰与技术创新,将储能从“补充角色”推向“能源转型核心”。
当前,巴西储能装机已突破685MWh,其中70%服务于离网系统,工商业储能占比10%。在帕拉州等偏远地区,电价高达2.177元/kWh,光储系统通过替代柴油发电机,成为农业灌溉、偏远社区供电的经济优选。
2024年,巴西光伏装机量突破53GW,分布式发电贡献显著,但间歇性能源占比攀升至34%,导致弃光率高达21%,电网调峰压力陡增。为破解“有电难用”困局,巴西计划2025年启动全国首次储能容量拍卖,目标采购49.7MW储能项目,合同期限15年,总投资预计达5.69亿元人民币。
政策层面,巴西正加速构建储能规则体系。2024年,国家电力局启动第二轮储能规则公开咨询,聚焦电网接入、费用模式优化,并计划将储能纳入输配电领域管理。税收激励方面,REIDI计划为储能项目提供PIS/COFINS税豁免,但需与更广泛基础设施整合方能生效。
2025年5月颁布的电池生产法令,通过积分制为本土制造提供税收抵免,推动德业股份在马瑙斯自由贸易区投建首座海外工厂,年产能150MWh储能系统。比亚迪则早在2020年便在玛瑙斯投产磷酸铁锂电池模组工厂,2023年更与巴伊亚州共建包含整车生产、电池材料加工的综合性基地,总投资达45亿元人民币。
技术输出与本地化合作
中国储能企业正以“技术+资本”双轮驱动,深度参与巴西市场。宁德时代推出的TENER Stack系统,以9MWh超大容量和45%土地利用率提升,在智利、墨西哥等国实现1.2GWh出货量,并计划2026年部署量突破2.5GWh。其全球首个可堆叠储能系统,通过“二合一”设计将运输成本降低35%,免维护寿命达10年,适配巴西高温、偏远地区的严苛环境。
比亚迪的“全产业链输出”策略成效显著:在圣保罗工厂实现1GWh磷酸铁锂产能,与Skysense合作部署300MWh储能系统,覆盖工业、机场等能源密集场景。东方日升则通过与MTR Solar签署的1GWh储能协议,结合此前1GW光伏组件合作,打造“光储一体化”标杆项目,其Risen Stack1堆叠式储能机可实现48-120kWh灵活扩容,支持5分钟全站部署。
远景科技更在巴西布局零碳产业园,投资50亿雷亚尔发展绿色氢氨产业链,构建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零碳生态。
华为数字能源的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坎皮纳斯大学565kWp光伏+2MWh储能项目,通过削峰填谷与调频功能,实现高校节能降耗。阳光电源则聚焦构网型储能技术,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部署的储能系统具备黑启动与虚拟惯量支撑能力,有效应对弱电网场景下的稳定性挑战。
从项目落地到产业生态构建
巴西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源于政策、技术与需求的三重驱动。2025-2030年,巴西储能市场规模预计将达38亿美元,投资将覆盖离网系统、电网级项目及工商业储能三大领域。
政策端,2025年11月将启动20天公开征求意见,为全国首次储能拍卖铺路;技术端,中国企业凭借电芯、BMS、PCS全栈技术能力,正推动5MWh、8MWh+大容量系统成为主流;需求端,巴西东北部地区因电网饱和导致10亿雷亚尔可再生能源浪费,储能成为破解弃风弃光的“关键钥匙”。
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高企的79%储能税率、复杂的审批流程、本土制造能力不足等问题仍待解决。
对此,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呈现“本土化+生态化”特征:比亚迪在玛瑙斯工厂实现90%本地化生产,东方日升通过巴西支架生产基地降低物流成本,宁德时代则在智利设立南美办事处,构建本地化服务网络。
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正从单一设备供应转向“技术+服务+金融”综合解决方案——如Skysense与Riverstone合作的“能源即服务”模式,允许客户无需前期投入即可享受储能收益。
从2025年南美智慧能源展上中国企业占据600家展商中的257家,到远景科技在巴西打造绿色石油生态系统,中巴储能合作已超越简单的设备出口,转向产业生态共建。
随着巴西《2034十年能源扩展计划》预测2034年新增800MW储能装机,以及全球储能复合年增长率8%的拉美市场前景,中国储能企业正以技术创新为舟、本土化策略为帆,驶向巴西这个“热带储能新大陆”。
来源:观储视角Max作者:苏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