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闭到合作:印度打造全球储能供应新标杆
发布日期:2025/11/12
印度欲打造全球储能供应中心,2032 年需求或达 400GWh,强调合作与产业链协同。
在关键矿产供应风险持续显现的背景下,合作关系将决定印度能否成长为全球电池制造与储能供应中心。
这是上周在 大诺伊达(Greater Noida) 举行的 2025 印度储能峰会(Energy Storage Summit India 2025)上,行业领袖与政策制定者讨论的主要结论之一。
在标题为 “印度如何成为下一座全球供应中心?”的专题论坛中,由 长时储能理事会(LDES Council)印度区主管Shubhra Thakur主持,嘉宾一致强调:印度要实现制造业雄心,取决于产业生态构建、技术合作以及跨部委政策协调。
Thakur 指出,印度能源需求与储能需求正快速增长。引用 国家电力规划(National Electricity Plan) 数据,她表示:
“到 2032 年,印度储能需求可能达到400GWh,而当前国内电芯产能仅为约 2GWh。”
她强调,全球约 500GWh的电池年产能主要集中在单一区域:
“供应链正在多元化,国家正寻求降低区域依赖。印度面临关键选择:是继续作为巨大能源需求市场,还是成为全球供应中心,让完整价值链在国内落地。”
合作优于封闭
印度中央邦(Madhya Pradesh)政府额外首席秘书 Manu Srivastava呼吁政策制定者避免陷入保护主义:
“我们不应把全球经济理解成英雄与反派的对立叙事。过去,我们相信全球协作能够提升效率。回到这种思维,比对立更有成效。”
他强调,对于降低成本、扩大规模、形成稳定供应链而言:
“如果我们要成为供应中心,就不能封闭,而要与成熟生态合作,从中学习、借力。”
他还提到,产业政策在多部委之间分散管理,容易导致执行效率下降。但多个邦正在尝试推动制造产业园区,例如中央邦Shajapur 地区 Mohasa-Babai 工业园,提供资本补贴、研发支持与培训激励。
制造差距仍需填补
Prozeal Energy项目经理 Vikas Jaiswal指出,尽管印度在 电池管理系统(BMS)、液冷系统 等环节有所进展,但目前 电芯仍高度依赖进口,其成本占整个系统成本近80%:
“目前我们更多做电芯组装与系统集成,要实现突破,必须建立从原料、制备到回收的完整生态。”
他表示,印度仍缺乏关键领域的经验,例如锂纯化,因此建立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我们需要全球伙伴、先进的自动化经验、强大的本土研发和测试体系。”
他认为,政府的 “先进电池化学(Advanced Cell Chemistry)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是重要起点,但要实现规模化,需要更深层的公共与私营协作。
向供应中心演进的关键路径
论坛总结认为,印度已具备政策基础(如 “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和 PLI 计划),下一步重点在于落地执行和产业链协同。
Thakur 结束语:
“道路不在于孤立,而在于合作——跨技术、跨产业、跨政府。”
“只有通过协同和创新,印度才能从全球能源消费大国成长为全球清洁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枢纽。”
来源:寰宇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