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才能“领跑”| 莫让质量问题成为领跑者“鞋里的沙子”
发布日期:2018/2/8

随着第三批领跑者基地名单敲定,光伏圈掀起了新一轮“领跑者”热潮。其中应用领跑者基地依然以更低的LCOE和更高的PR(能效比)作为评估的关键指标,然而遗憾的是,电站设备质量被忽视的现象仍旧没有改变。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效能”是这样解释的:“效率是提高设备硬件能力,效能是提高设备长期服务的能力。”显然,转换效率高只是“领跑”的基础,如何以质取胜,保障电站在25年甚至更长的生命周期内稳定高效发电才是阳光电源更长远的追求。

高效率“转换” “领跑” 有保障
在效能公式里,转换效率和MPPT效率均属于设备的硬件能力。随着逆变技术成熟发展,国内各厂家逆变器转换效率已经相差无几,且可提升空间更是微乎其微。MPPT效率是系统里面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效率,现实生活中,由于电站会随着光照条件、电压、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所以动态的最大功率点不容易找到,其有效性依靠产品的性能及公司自身的长期经验积累。对于这一点无需赘言,毕竟在光伏行业,阳光电源已经拥有20年技术积累,截止2017年底,逆变器全球累计装机60GW。作为“逆变技术实力派”,产品性能有保障,持续“领跑”行业。
那么,我们来看看影响效能的另一个因素——真实寿命率,即实际使用寿命/逆变器标称寿命。目前行业内大部分厂家都声称25年,但是最终真实寿命是多少年,一般客户是无法测量的,这主要取决于产品自身的工业设计及所应用的环境。
一直以来,欧美国家和日本对逆变器的安全问题都有严格规定,但在国内,由于成本操作空间较小,可能同样功率的机器,向国内业主供应的机器成本约为向国外业主供应机器的90%(同等机型),“这种成本上的差距导致了质量上的差距”,新疆哈密某电站技术人员说到。面对成本挤压和利润下降的双重压力,阳光电源始终坚持不能因为“价格战”的诱导降低产品品质。“在阳光电源内部,不存在所谓的出口机型和内销机型的差别。对待国内外业主,阳光电源所采用的技术标准以及所有的内部器件都是一样的。”阳光电源市场总监张彦虎如是说。
此外,服务效率对可用率也会产生影响,阳光电源在人工服务基础上,开发了iSolar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为光伏电站装上智慧大脑,实现全局监控,迅速排障,获取最优处理方案,减少故障影响时间和范围,最大化减少发电损失。
“光伏电站的可靠性是保证电站长期高效运行并取得合理收益的基础,缺少可靠性保证的LCOE或预期收益,都是奢谈。”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最近在谈到光伏电站质量问题时总结到。对于领跑者项目来说,逆变器质量问题犹如领跑路上进入“鞋里的沙子”,时刻影响着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作为逆变技术实力派,阳光电源坚持生产高品质逆变器,实现“长跑”与“领跑”的优质结合,助力客户打造高质量、高收益的光伏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