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能源大厦的“绿色基因”
发布日期:2017/7/25
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风科技二期园区东北角,一座以“绿色、节能、环保、舒适、高效”为代名词,力图打造绿色用能、节能示范工程的智慧能源大厦,拔地而起。
作为以风机研发、实验、检测的主要场所,智慧能源大厦在各项绿色指标上,力争打造标杆,引领绿色园区潮流。
本期,小编就带你走进智慧能源大厦,探秘背后的“绿色基因”。
01.储量丰富、应用多元的太阳能利用
在智慧能源大厦的不同区域,小编看到了不同形式的光伏组件,将一缕缕阳光转化成电能供大楼使用。在装点大厦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解决用电问题,不占用更多资源,充分利用建筑空间。
当小编来到智慧能源大厦屋顶,一排排不透光的多晶硅光伏板映入眼帘,这些装机容量约140kw的光伏板,所产生的绿色电力,在满足电量自发自用的同时,也将并入智能微网。
大厦顶部的多晶硅光伏板
当走到智慧能源大厦D区实验室天窗时,一组10%透光的中空钢化夹胶光伏玻璃组件映入小编眼帘。这些装机量为17.01kw薄膜光伏组件,所发电量可满足大楼整体用电需求,实现大楼绿色能源供给,同时减少二氧化碳及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和天窗融为一体的薄膜光伏组件
而和天窗融为一体的创意设计,让薄膜光伏组件在提供电力的同时,满足了大厦遮阳、透光、隔热等多项要求,可谓“一举多得”。
02.借鉴海绵城市理念 实现雨水搜集利用
梁实秋曾说过,北京是“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而在郁达夫、老舍这些文豪的著作里,对北京的雨多半也是如下描述:不下雨则已,一下就是倾盆倒海而来,势不可挡……”
“雨势急、雨量大”,俨然已成为北京雨季的代名词。有鉴于此,雨季来临之际,能否做好防内涝工作,将时空分布不均的雨水积攒下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就成为在设计之初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参考政府提出的“海绵城市”理念,智慧能源大厦也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措施,在搜集雨水的同时,实现循环利用。
在智慧能源大厦的一侧,小编看到了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设计的下凹绿地式和下沉广场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借助植物本身的蓄水功能以及地势落差,收集回用系统可减缓雨水下沉速度,使雨水能充分渗透,减少外溢。在防止内涝的同时,兼顾园区绿化浇灌和中水回用功能。
智慧能源大厦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措施,在搜集雨水的同时,实现循环利用。
小编进一步了解到,收集后的雨水,经过初期径流, 再进行混凝、沉淀、除油和过滤等工艺处理,最终实现回用。以北京地区年均降雨量596mm为基准来计算,智慧能源大厦平均每年可节约水量约1200m³,每年节约水费约1万元,可谓经济效益显著。
03.变“废”为“宝” 实现污水循环利用
智慧能源大厦日常运转,总会产生一定生活污水,这些污水究竟去哪儿了?
在智慧能源大厦的一侧,陈列着正在建设中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小编了解到,智慧能源大厦产生的生活污水,将在这些设施里,通过纳阳E-MBR、MAOP、LPRO三级处理,有效去除微污染物、细菌、病毒、盐分和残留的有机物等,将生活污水处理到满足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或中水。
根据每天产生的污水量,设计师为智慧能源大厦量身配制一套日处理能力200吨的纳阳污水处理系统,可产生140吨的直饮水或中水。产生的少量污泥,也将用于花圃和景观植物肥料。未来,在水处理系统一侧,将设置水质展示室和茶室及咖啡厅,让更多参观者亲自感受高品质中水的魅力。
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智慧能源大厦还汇集了哪些绿色先进技术成果?下期继续为您探秘。欢迎关注。
来源:金风科技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