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 Solar:新能源技术必须在性能和成本间寻找平衡
发布日期:2015/6/25
【财新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组件制造商和光伏系统供应商,在中国,美国First Solar公司的名字并不像它在技术路线上的同伴汉能集团那样醒目。但凭借独家掌握的碲化镉技术,First Solar公司在薄膜组件市场份额不断被晶硅组件挤压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增长势头,连续两年实现年均4亿美元的净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横跨在薄膜和晶硅两条路线之上的光伏制造商和开发商在一两年前重新加大了在薄膜路线上的研发投入。不过,尽管同样是做薄膜太阳能,First Solar与汉能的技术路线并不一样,其中差距甚至不比用薄膜还是晶硅做光伏要小。相比之下,First Solar选择的是目前成本更低而转化效率较高的碲化镉薄膜技术,这使得First Solar在应用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可以直接瞄准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组件。这也是硅基薄膜、铜铟镓硒(CIGS)等其他薄膜技术目前难以完成的使命,但后者虽然目前成本上难与晶硅抗衡,却因其可折叠弯曲等特点被认为未来有可能开辟出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First Solar日前宣布,其碲化镉(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达到18.6%。这也是First Solar公司首次宣布其产品转化效率超过多晶硅光伏组件的效率纪录。这是否会改变光伏市场中薄膜和晶硅路线的格局?在这场有如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一般的新能源技术路线竞争中,在终点之前,没有人知道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能够决定的只有市场。目前,First Solar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发的光伏电站项目总装机规模已超过10GW。但在全球光伏应用领域发展最快的中国市场,First Solar的发展速度并不尽如人意。初入中国时,First Solar就在鄂尔多斯的一个20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上遭遇滑铁卢。持续四年尝试后,First Solar公司最终还是放弃这个可能创造世界最大规模纪录的光伏电站项目。时至今日,First Solar公司对于中国市场仍保持着审慎态度,耐心地寻找着可以发挥其全球经验优势的切入环节。
日前,财新记者独家专访了First Solar 亚太区总经理杰克·柯蒂斯(Jack Curtis),柯蒂斯从公司的竞争优势、中国市场前景以及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财新记者:First Solar如何开展在中国的业务?
Jack Curtis:我们目前正在重新考虑在中国的战略,过去一两年里我们也在重新组建First Solar的中国团队,思考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参与中国市场。First Solar在全球太阳能市场很有经验,也非常了解产业的整个价值链。目前,我们想找到更合适的方式与中国市场结合。
中国市场与其他市场很不一样,我们试图利用在其他区域的经验,同时更加好地了解中国市场,把我们的经验贡献给中国,而不是主观认为First Solar在其他市场的经验可以简单复制到中国。所以,我们目前正在寻找中国市场上需要First Solar 的环节。在准备阶段的策略上,我们尽量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最近取得北京鉴衡认证中心颁发的认证证书就是其中一个方面,要保证如果First Solar进入一些项目必须在合规、被认证的情况下开展。
对于中国市场,我们会避免进入已经做得很成熟的环节,避免重复性的竞争。在其他市场,First Solar总是首先进入的参与者,可以在各个环节进行开发。但在已经逐步成熟的中国市场,First Solar不可能依靠直接复制在其他市场的成功经验就能取得成功。随着市场和行业的发展,肯定会有一些环节是First Solar可以进入的。一方面,要增强我们在其他市场积累的经验;另一方面,First Solar也要找到了解本地市场的合作伙伴,要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平衡。
财新记者:在面对以多晶硅技术主导的市场,First Solar如何定位自身优势?
Jack Curtis:与晶硅组件相比,First Solar的薄膜技术组件曾经有很好的成本优势。但随着晶硅组件的成本下降,我们在成本上的优势正在减少。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市场,产品的价格是波动的。但是鉴于技术优势,First Solar对价格方面还是有信心的。中国光伏市场下一步也不会仅关注价格,也会更多地关注价值。除了项目初期的成本,市场对项目长期运营的效果、以及项目背后公司的财务能力会越发关注。因此,项目的可靠性与价格因素一样关键。
但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我们决定重新加大对薄膜技术的研发投入。过去六个月中,First Solar在碲化镉技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不仅在成本上有所下降,在能量产出、转化效率等性能上也有了很大的进展。碲化镉技术一直很有优势,但也受到转化效率的限制,导致空间消耗更大。
上周,First Solar刚宣布太阳能组件的转化率达到18.6%。这个数据不是实验室纪录,而是日常生产线规模化生产可达到的数据。在2015年底或明年初,碲化镉技术将在转化效率上和晶硅技术具有相同的竞争力。考虑到能量产出、价格因素等等,First Solar的产品不仅在全球范围,在中国市场也具备足够的竞争优势。
财新记者:First Solar如何看待中国光伏行业融资成本较高的现状?
Jack Curtis:降低融资成本对于降低整个项目的成本非常重要。融资成本主要由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因素构成。微观因素是指项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借款利率,这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但企业可以影响一些宏观因素,包括银行、股票投资人对太阳能项目的风险评价,这些是可以被改变的。长期来看,企业要降低大家对项目风险的看法。
融资的成本主要来自利息和风险溢价这两个方面,如果借钱的利息是2%,但项目可能会被投资方附加风险溢价,这个风险溢价的多少取决于投资方的看法。企业可以通过改变他们对风险的评估,从而降低融资成本中的风险溢价。从策略上讲,我们不仅要降低光伏产品的价格,同时也要降低项目的风险评级。在中国,想要降低融成本就要保证项目要具备高质量、高可靠性、可在未来25年持续运营、并且具有良好纪录,这样银行在提供资金时才会更有信心。
美国市场在融资成本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6、7年前开发大型太阳能电站的融资成本约为10%,现在下降到6%。总体上,人们对太阳能行业越来约熟悉,对其风险越发了解。只要保证投资的电站可以长期稳定运营,那么融资的成本就会下降。
财新记者:提高项目可靠性需要数据证明,First Solar如何监控电站数据?
Jack Curtis:目前,First Solar在对3GW规模电站的运行数据进行收集、诊断,能够很好地检测到项目运行的情况。同时,我们也在和第三方进行合作,保证第三方对项目的质量和性能有信心。对中国的太阳能行业来说,除了企业自己能够保证追踪项目的运营情况之外,也要和第三方合作对项目的性能进行评估,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对项目的运营有信心。我认为只要有合适的数据监测硬件,收集数据并不是太大问题。中国企业也要精准地追踪项目的运营情况,并通过和第三方的合作,透明地显示项目的运行数据,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融资成本。
财新记者:为什么First Solar两年前曾放弃在中国鄂尔多斯兴建全球最大光伏发电站的计划?
Jack Curtis:我们会在不同时期对于项目的经济和商业可行性进行分析,当时的情况下我们认为鄂尔多斯项目在商业和经济上看不到进一步走下去的可能性,所以我们终止了这个项目。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在别的市场上我们也有过类似的情况出现。并不是所有初期规划的项目都能如期进展下去,我们会定期按照标准进行项目评估。
财新记者:如何评价其他薄膜技术路线的产业化前景?
Jack Curtis:这个问题上First Solar一直比较客观。虽然我们以碲化镉技术起家,但并不会狭隘地否认其他技术的性能。三年前,我们曾投资过上亿美元进行过铜铟镓硒(CIGS)技术的研发。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和研发力量,最终我们认为从性能和成本角度考虑,碲化镉是最有潜力的。两年前,我们也收购过一家晶硅制造企业TetraSun。它的技术和Sun Power差不多,但能以更低成本实现相似的转化效率,有着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过去一、两年内,碲化镉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们觉得在转化效率上可以和晶硅技术持平,碲化镉技术在未来还是充满竞争力的技术。我们的结论是客观的,因为我们也做投资进行其他技术的研发和评估,还是比较客观地做出这个评估。
虽然不能预测各种技术在五年后的前景,但First Solar一直在技术的性能与成本之前做平衡,也对不断涌现出来的技术做评估,客观地测试、评价其他技术。至少目前来说,我们对碲化镉技术比较有信心。我们现在可以以有竞争力的成本投入实现18.6%的转换率。但我们也保持了开放的心态,因为几年前碲化镉技术也是新兴技术,将来也会出现新兴技术。 First Solar会开放地迎接并测试这些新兴的、颠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