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书奇迹”!中国海装2020“双百亿”成绩单出炉
发布日期:2021/1/2
有人说“一定是特别光明的结果,
才配得上这么出其不意的开局”
在这极不平凡的2020年
海装人
同心战疫,全力以“复”
迎风而行,步履不停
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在这出其不意的开局之中
我们一路拼搏
一路前行
一路奋进
在与2020年“分手”告别之际
我们也迎来了企业发展
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树立起了“双百亿”的里程碑
创造了“决战一百天”的奋斗奇迹
2020年,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以下简称“中国海装”)营业收入、新接合同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分别同比增长82%、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4%,全面超额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实现了“十三五”的圆满收官,为乘势而上推动明年起好步、“十四五”开好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双线作战 全力以“复”
年初,新冠疫情的袭来打破一切正常,面对行业“抢装潮”这一重大机遇与挑战,中国海装迅速开启“战”与“干”模式,一边勇毅战疫情,一边奋力干生产,积极稳妥推进防疫、生产双线作战、齐头并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科研生产攻坚战。
2月10日,作为重庆市首批达到复工条件的企业,中国海装按下“重启键”。复工以来,中国海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完善新冠病毒防控方案,认真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强化防疫物资管理,全年公司无一例新冠肺炎感染。
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中国海装各大板块、各条战线也全力以“复”,千方百计确保产品交付。
为稳定供应链,中国海装主动对接重庆市、区经信委相关部门,推动市内一二级相关供应商的复工复产,协调解决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清平机械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复工,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赢得了时间。
面对白热化的物资竞争,中国海装还克服诸多困难,通过加强高层互访交流、协调供方上游资源、提供财务资金支持等方式和全天候多维度跟催物资进度、协调专车运输等手段,全力保障物资供应,最大限度降低抢装和疫情对物资供应的影响。
面对“抢装潮”下成倍激增的生产任务,中国海装各大总装基地也奏响了“抢时间、赶进度、抓生产”的“春耕曲”,各大总装基地结合自身实际开启了“花式”复工模式。
重庆总装厂推出了“两精准”模式(每天根据物资到货情况精准安排第二天生产任务,根据生产任务精准安排第二天出勤人数);晋城公司以“5+3” (即5小时生产,3小时居家线上工艺培训)错峰工作模式开启生产;江苏公司采取“两原则、两形式”(即领导带班、党员带头的原则,梯次配备、轮班作业的形式)工作法,既满足了防疫要求,又保证了生产进度……
生产现场一派忙碌,科研战线“攻坚战”也即刻打响。复工以来,中国海装100余名科研人员跑出科研创新“加速度”,5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公司级的科研项目同步启动,一些重大科技项目甚至在春节期间也在有序推进中。上半年,国家工信部《海上风电场智能控制及管理平台研制》项目获批立项,拉开了中国海装在海上风电场的场群控制技术攻关的帷幕,这项技术攻关将为海上风电的风场级发电量提升和载荷控制奠定坚实基础。
在后方的工程运维板块也不甘落后,为保证项目的吊装和并网,中国海装工程技术公司克服疫情防控和业内疯狂抢车等的不利因素,制定专项运输方案,并通过抢先找车、批量加车、24小时运输、整合区域车源等多种手段保障运输和及时交付。同时从技术、人员、工具、设备、物资保障、后勤等方面,全力保安全保吊装保调试。
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行至年中,中国海装在双线作战中取得了“双胜利”,1-6月,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4%,利润同比增长439%,新签合同同比增长12%,超额实现“双过半”目标。
百日攻坚 完美收官
“当前,全面完成年度目标已到一个过坎爬坡、排难奋进的紧要关口,咬定全年目标任务不放松是我们唯一的选择”……面对“抢装潮”下逼人的形势、压人的任务、不等人的时间, 8月28日,中国海装召开“决战一百天”誓师大会,吹响了“百日攻坚”的战斗号角,动员每个员工拿出“海装人“的使命担当,执甲上阵、奋勇攻坚。
在这场没有退路的“战役”面前,中国海装迅速组建“决战一百天”项目计划联合办公组,负责“决战一百天”期间项目的整体交付计划的编制管控。决战期间,联合办公组经常鏖战至深夜,滚动更新决战项目交付计划,确保计划的准确和可实施性。成立了“塔山作战指挥微信团”,24小时保持活跃通信状态,及时响应和协调项目推进过程出现的难点、重点问题。
为保障特殊运营状态的正常运转,中国海装还建立了“决战一百天”战时运营管理机制,并每周编发战地快报,及时将“百日攻坚”中的典型榜样和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和总结推广,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总结了经验,有效提升了问题解决的效率。
“决战一百天”的“战场”决不能出现“无米之炊”,为此,中国海装多措并举,一方面加强新供方的开发和供方管理,制定了战略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与核心供应商加深战略合作,稳定关重零部件供应链;另一方面,加强精益计划管理,更新优化35版精益计划,制定1+2月滚动到货计划,通过动态跟踪调整,确保了4万余项物资齐套交付。同时,成立专项催交小组,关重物资由催交人员驻厂跟催、部门领导分区域协调、高层领导重点帮催,配套能力最大提升409%,同比增长141%,有效保障了全年物资到货。
在生产交付的战场,各大总装基地劳动的火热再次升温,生产的速度再次提速。
面对再次袭来的新冠疫情,新疆公司200余名员工舍“小家”为“大家”,匆匆收拾起行囊,全部住厂工作,开启了“两班倒”的日夜接续奋斗模式、你冒着高温大汗淋漓,我披星戴月鏖战通宵,加班加点拼赶进度。作为承担中国海装生产任务最重的基地公司——内蒙古公司在装机任务史无前例、生产制造周期同期最短的考验下,采用“5+2”“双班制”工作模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装配顺序、增加装配作业面、合理交叉作业、提高各环节配合效率、自主改制工装等措施,加快生产提速进程。
11月17日,生产板块“百日攻坚”全线告捷,陆上抢装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公司新增生产数创历史最高,同比增长250%。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面对“抢装潮”的重大机遇,中国海装紧抓市场机遇,深化创新营销,从挖掘优势、商机定位、市场开拓、风险把控等多方面布局。2020年,公司新签合同金额、回款等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海上项目更是取得重大突破,订单总量超过历年累计总量。
在科研创新的主战场,中国海装的科研工作者也争分夺秒、勇攀高峰,国家工信部《海上浮式风电装备研制》已转入装备生产制造阶段。同时,在属地并无科研项目示范工程备案先例的情况下,取得了湛江市发改局项目备案证书,等同于海上风电场获得核准文件,为项目成果的示范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系科研项目示范工程落地的开创性突破。10MW海上风电机组设计项目通过多轮载荷优化工作,极大提高了机组设计的技术经济性,目前已转入生产制造阶段。同时,全年公司重大创新项目累计获批11项,其中国家级5项目,省部级6项,“高效安全海上风电机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机组吊装交付的最后一道关口,中国海装工程技术公司进一步梳理重难点工作,细化措施、明确责任单位,通过建立工程技术公司、总部和供应商的联动机制,及时推进重难点问题解决;建立重点项目保障机制,由专人负责跟踪风场质量、安全状态;风场员工不畏寒冷、加班加点抢吊装保调试;通过劳务派遣、属地化用工、岗位外包等多种用工方式为“抢装潮”攻坚战提供人员保障。在一些举措的“保驾护航”下,中国海装新增吊装数创历史最高纪录。
同时,中国海装营销人员也主动“跨前一步”,深入项目现场,针对项目存在的问题,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主动寻找双赢的解决办法,全力助推项目并网交付。
百日攻坚,党建领航。中国海装秉承“融入经营做工作,促进发展显价值”的党建工作理念,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切实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两个作用”。在“决战一百天”的誓师号召下,公司党委积极动员各支部旗帜在先、堡垒前移,相继组织开展了“党员攻坚克难示范工程”创建、“决战百日·奋斗有我”党内劳动竞赛和“三亮三比三评”主题活动,同时组建成立了21个“党员突击队”,构建了“党委统筹协调、党支部靠前指挥、党小组落实分解、党员冲锋一线”的协同作战模式,切实把党建延伸、渗透到公司生产经营的最前沿、第一线,在深度融合中焕发出了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更在深度融合中强力助推了企业“双百亿”目标的完成。
时间丈量着发展的进度
也标示出攀登的高度
在以“双百亿”圆满收官“十三五”后
中国海装将以最坚实的步伐
更坚定的信心
最更高昂的斗志
更有力的举措
抓住“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结构
向绿色迈进的重大战略机遇
乘势而上、乘风破浪
把高质量发展步子
走得更稳更坚实
为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贡献更大力量
为“零碳中国”贡献更多绿色能源
来源:中国海装